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4) (1 / 2)

畢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實驗發現木紋疏密不一,遇水後易膨漲變形,與粘藥固結後不易去下,才改用膠泥。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發明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他死後,活字印刷術仍然沒有得到推廣。他創造的膠泥活字也沒有保留下來。但是他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卻流傳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內發現的刊本《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鑑定為北宋元符至崇寧()年活字本。這是畢昇活字印刷技術的最早歷史見證。[6]

宋人周必大(年)曾被封為濟國公,老年時從沈括那裡學來了畢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點小改動,把鐵板改為銅板。銅板比鐵板傳熱性好,易使粘藥熔化,但銅板比鐵板價格貴,這對一個公爵來說就算不了什麼。

元代的姚樞()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楊古用活字版印書,印成了朱熹的《小學》和《近思錄》,以及呂祖謙的《東萊經史論說》等書。不過楊古造泥活字是用畢昇以後宋人改進的技術,並不是畢昇原有技術。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饒州推官,集磁戶,造青磁《易經》一部。所謂青磁(活字)據專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燒成的陶活字。

1718年山東泰安人徐志定製成陶活字,印《周易說略》。他將泥土煅燒後製成活字用以排版印書,採用的仍然是畢昇用過的方法。

19世紀安徽涇縣的翟金生,因讀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所述的畢昇泥活字技術,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書的想法。他費時30年,制泥活字10萬多個。

1844年印成了《泥版試印初編》。此後,他又印了許多書。20世紀60~70年代在涇縣還發現了翟金生當年所制的泥活字數千枚的刻東西的印章。這些活字有大小五種型號。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了畢昇的發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對泥活字可行性的懷疑。

1962年發現於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與楊古同時代的王禎(年)創制了木活字。王禎是山東東平人,是一位農學家,做過幾任縣官,他留下一部總結古代農業生產經驗的著作——《農書》。王禎關於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這本書內。

他在安徽旌德請工匠刻木活字3萬多個,於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試印了6萬多字的《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見效率之高。這是有記錄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

王禎在印刷技術上的另一個貢獻是發明了轉輪排字盤。用輕質木材作成一個大輪盤,直徑約七尺,輪軸高三尺,輪盤裝在輪軸上可以自由轉動。

把木活字按古代韻書的分類法,分別放入盤內的一個個格子裡。他做了兩副這樣的大輪盤,排字工人坐在兩副輪盤之間,轉動輪盤即可找字,這就是王禎所說的“以字就人,按韻取字”。這樣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減輕了排字工的體力勞動。

是排字技術上的一個創舉。元代木活字印本書雖已失傳,但當時維吾爾文的木活字則有幾百個流傳下來。

明代木活字本較多,多采用宋元傳統技術。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的《唐詩類苑》、《世廟識餘錄》、嘉靖間(約年)的《璧水群英待問會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術由於得到政府的支援,獲得空前的發展。康熙年間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規模用木活字印書則始於乾隆年間《英武殿聚珍版叢書》的發行。印製該書共刻成大小棗木木活字253500個。印成《英武殿聚珍版叢書》卷。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書。

用金屬材料製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個發展方向。在王禎以前,已有人用錫做活字。但錫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難,難於推廣。公元15、16世紀之際,銅活字流行於江蘇無錫、蘇州、南京一帶。銅活字印刷在清代進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數量達萬卷《古今圖書整合》了,估計用銅活字達萬個。

1965年在浙江溫州發現崇寧年間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殘本,字型大小不一,有個別字被橫置,顯然是活字本。

1907年,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敦煌發現1300年的幾百枚全套維吾爾文字母活字。1928年中國考古隊在吐魯番地區發現帶漢字的維吾爾文活字印本。

1322年,浙江奉化縣尹馬稱德,用十萬木活字,排印《大學衍義》。

1490年,江蘇無錫印書家華隧,用銅活字排印書籍千餘卷。

1574年,銅活字排印《太平御覽》1000卷。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問會元》、《四友齋叢說》、《晏子春秋》、《小字錄》、《欒城集》等。

明代銅活字本包括《宋諸臣奏議》、《渭南文集》、《石湖居士集》、《曹子建集》、《蔡中郎文集》、《吳中水利通志》、《唐人集》、《玉臺新詠》等。

1725年,內府製造25萬枚銅活字,排印64套《古今圖書整合》,共32萬餘卷。

1733年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二十五萬餘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排印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現存清代活字刊本還有《常州府志》、《近臺記聞》、《無錫縣誌》、《精訂綱鑑二十一史通俗衍義》、《紅樓夢》、《萬曆野獲篇》、《續資治通鑑長篇》、《學海類篇》、《南疆譯史勘本》、《仙屏書屋初集》、《音學五書》、《琳琅秘室叢書》等。

世界發展

13世紀末,高麗用金屬活字印《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活字本。[7]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