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3) (2 / 2)

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

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

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

畢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儲存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啟示作用。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裝置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中間,中國的平民發明家畢昇的功績不可磨滅的。

可是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蹟,我們卻一無所知,幸虧畢昇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蹟,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裡。

但是除開西夏文字的幾本推測為活字印刷的佛經外,中原地區無發現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與後文“1965年在浙江溫州白象塔內發現的刊本《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鑑定為北宋元符至崇寧(1100~1103)年活字本。這是畢昇活字印刷技術的最早歷史見證。”矛盾。)

畢昇發明泥活字,是活字的開端。以後又發展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其中木活字對後世影響較大,僅次於雕版。朝鮮古代曾有過鐵活字。現代鉛合金活字是德國人j.谷登堡於15世紀50年代所創制。

漢字活字字型主要有宋體、正楷、仿宋、黑體4種。並有長扁變形體,另有隸書、魏碑、美術體等不同風格的字型多種。宋體又稱老宋體,橫細直粗,整齊清晰,容易辨認,閱讀效果好,為中國書刊報紙正文的基本用字,字面有粗體、細體等三四種,日本人稱為“明朝體”。

正楷字型端莊方正,筆法和手寫相仿,有幾種不同風格的活字,適用面廣,小學課本和兒童讀物更多使用。仿宋體是仿照宋刻本的正楷字設計的活字,橫直筆畫粗細相近,橫畫略向右上傾斜,秀麗清健悅目,書刊的正文、標題、圖版說明文,商品包裝廣告等均適用。字型有方形、長形2種。

黑體,視覺上橫直筆畫粗細相同,方正粗黑,又名方體字、等線體字,字型也有粗體細體的不同,一般作標題和重點文句用。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的活字有朝鮮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等等,都各有不同的字型。外文活字,有拉丁文、希臘文、俄文、日文、阿拉伯文、印地文、緬文、泰文等多種,都設計有多種字型。

拉丁文活字字型種類最多,按不同風格,可分為哥特體、羅馬體、無裝飾線黑體(又稱等線體)、方裝飾線黑體(又稱埃及體)、斜體(又稱義大利體)、手寫體、美術體7大類,每一類中都有不同風格的字型,少則十多種,多則幾十種,各國有自己的使用習慣。

2010年11月15日《活字印刷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透過,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木版活字印刷術在2010年11月,已被列入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候選名單。《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錄的是那些在社群或群體的努力保護下,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脅的文化遺產。

為將文化遺產列入名錄,相關國家需要承諾執行專門的保護計劃,並有可能從教科文組織管理的一個基金獲得財政方面的資助。

關於活字印刷的記載首見於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畢昇用膠泥制字,一個字為一個印,用火燒硬,使之成為陶質。

排版時先預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鬆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擺滿要印的字印,然後用火烘烤,將混合物熔化,與活字塊結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進行印刷。

用這種方法,印二、三本談不上什麼效率,如果印數多了,幾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為了提高效率,常用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排字。

印完一塊,另一塊又排好了,這樣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製成20多個字,以備一版內有重複時使用。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從印板上拆下來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內,外面貼上按韻分類的標籤,以備檢索。

搜【完本網】秒記網址:anЬen.МΕ 書籍無錯全完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