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小孩(海)抬起一瓶,表示“四海昇平”,寓指天下太平,語出唐·張說《大唐封禪頌》。
古稱福祿壽三神為三星,傳說福星司禍福,祿星司富貴貧賤,壽星司生死。
三星高照象徵著幸福、富有和長壽。
與三星高照類似,民間也常以壽星、鹿、蝙蝠為圖樣,取其諧音,寓意“福祿壽”。
麻姑,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傳》說她修道牟州東南姑餘山。東漢桓帝時應王方平之召,降於蔡經家,年十八九,能擲米成珠。自言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
又相傳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她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故舊時祝女壽者,多以繪有麻姑獻壽圖案之器物為禮品。
圖樣為和合二仙開啟圓盒,其內有蝙蝠飛出,寓意婚姻美滿。
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之神,為掌管婚姻的喜仙,常繪為兩個蓬頭、笑面、赤腳的小孩模樣,一個持盛開的荷花,一個捧有蓋的圓盒;或一如意、一寶珠。和合,取“荷”“盒”諧音。
劉海戲金蟾,是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圖樣為一童子或一道士,以銅錢為餌,嬉鬧一隻三腿金蟾,寓意財源茂盛,取之不竭。
故事原型為道教真人劉海蟾,原講的是他羽化登仙的傳說。但後人將其名拆為劉海、金蟾,並將象徵“金錢”的“金蟾”大加發揮,衍生出了“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說法。於是,“劉海戲金蟾”也就有了財源廣進的寓意。
東方朔偷桃的典故源於傳說:漢武帝壽辰之日,宮殿前一隻黑鳥從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東方朔回答:“此為西王母的坐騎‘青鸞’,王母即將前來為帝祝壽。”果然,頃刻間,西王母攜7枚仙桃飄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兩枚仙桃外,餘五枚獻與武帝。帝食後欲留核種植。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原地薄,種之不生。”又指東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據此,始有東方朔偷桃之說。東方朔並以長命一萬八千歲以上而被奉為壽星。
後世帝王壽辰,常用東方朔偷桃圖慶典。
圖樣為眾仙會集松柏臺上,仰望雲間、口頌祝詞的情景,寓意無韁之壽。
圖中常有松柏壽石、仙禽蟠桃、祥雲瑞靄等景物,均有祝壽的涵義。
有的添畫一白猿獻桃。民間鼓詞《白猿偷桃》曲,敘述白猿之母患病,需仙桃,白猿求諸看守仙桃園的孫真人(臏),孫真人憐其孝,賜一桃予之。母病癒,令白猿將天書一冊贈孫真人,是即孫子兵法也。
“漁翁得利”,原指第三者乘雙方爭鬥之危而得利,在傳統圖樣中,則有獲得意外收穫的寓意。
圖樣為天竹、水仙、靈芝及壽石,喻“天仙祝壽”。
三多,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源出“華封三祝多福、多壽、多子”,常以佛手諧意福,以桃子諧意壽,以石榴暗喻多子。
此外,也有紋樣為荔枝、桂圓、核桃三果,或單繪三隻桂圓,因皆為圓形,寓意“三元及第”。
柿,諧音“事”。
柿樹有七德:一、長壽,二、樹蔭多,三、無鳥巢,四、無蟲蝕,五、紅葉可供玩賞,六、果實味美,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紋樣常為兩隻柿子,或配以一支如意,取吉祥意。
清代官窯瓷器裝飾題材。畫面繪桂花、菊花、秋葵、雞冠、芙蓉、秋海棠等各式秋季花草九種,含意秋天是同慶豐年的季節,因名“九秋圖”或“九秋同慶”。
松,“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清高而有節;梅,不懼風雪嚴寒。松竹梅被人們稱之為歲寒三友,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節。
清代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象徵吉祥、幸福、圓滿。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龍、鳳皆是祥瑞的化身,象徵著吉祥如意。鳳,與太陽梧桐一起,則寓意丹鳳朝陽。
青花瓷中常見圖樣還有鳳穿牡丹、龍鳳穿花、雲龍、雲鳳等等。
魚化龍是中國傳統寓意紋樣,喻金榜題名。圖樣常見龍頭魚身,或魚躍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