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九十一章 唐三彩(8)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 唐三彩(8) (2 / 2)

唐三彩器,簡稱唐三彩,是一種唐代生產的用高嶺土作胎,施黃、綠、藍、褐等多種色釉燒製而成的低溫釉陶器物。唐三彩是利用礦物質中的金屬氧化物的呈色機理燒製而成的,以氧化鉛為助熔劑,在釉料中適量加入銅、鐵、鑽、錳等物質作著色劑,在900℃溫度中銅的氧化物呈現綠色,鐵的氧化物呈黃或黃褐色,鑽的氧化物呈現藍色,錳的氧化物呈現紫黑色。在這些釉色的基礎上又成功地燒製出橙黃、深綠、赭色、茄紫等色彩,反映出唐代多彩陶器是在單彩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唐三彩,可以說,不僅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的光輝篇章,也是人類製陶瓷史上的一個閃光點。然而,由於審美觀的年代差異,導致在近很多年來,唐三彩的表現都是可以說不盡人意的。當然,這其中也有數量稀少、國家管控嚴格、境外難得一見等因素所在吧。

但是,不管怎麼說,在宋瓷、元青花釉裡紅、明清官窯等瓷器屢創天價的形勢下,唐三彩還是沒有在市場上得到符合其身份的價值體現。如果我們從未來大勢來看,唐三彩,我相信其仍然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收藏品型別。

唐三彩命運多舛,在發現之初許多人不僅沒有加以重視,相反還進行了破壞,因為這些花花綠綠的唐三彩幾乎都是陪葬陶器,許多人認為是不吉利之器,所以大量的唐三彩在出土後被就地砸碎,以避邪氣,以今人科學的眼光來看,簡直是暴殄天物。

與其他古物藝術品相比,唐三彩發現的歷史並不長,在藏界的影響力自然小了許多,尤其是中國在整個二十世紀的很長時間內,一直處於社會動盪之中,收藏的概念在絕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幾乎是個空白,因此係統收藏唐三彩者就鳳毛麟角了。

而這也是唐三彩在古玩市場影響力不大的重要原因,畢竟許多人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才知曉唐三彩的存在,但市場上真正的精品已難覓蹤影。

唐三彩始燒於唐高宗時期,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是三彩器發展的頂峰時期,這時三彩種類繁多,造型生動優美,釉色絢麗多彩。在長安、洛陽的唐墓中出土最多,江蘇揚州、山西、河南、甘肅也有出土。天寶之後三彩器逐漸減少,由於瓷器的逐步燒製成熟,唐晚期三彩器幾乎被瓷器所取代。

唐代盛行厚葬(跟現代比算是厚葬,不能跟漢代比),大小唐墓中出土三彩器甚多,包羅永珍,反映出唐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用品,主要有瓶、壺、罐、缽、杯、盤、盂、燭臺、硯、枕等;模型,有亭臺樓榭、仿木箱櫃、住房、倉庫、廁所、牛、馬車等;俑,有各種人物與動物,如貴婦、達官、男女侍、武士、天王、胡人及馬駱駝、豬、羊、雞、狗等。

唐三彩被發現後,自然受到中國以及世界藝術界的關注,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熱火朝天,不少專家紛紛將研究成果公諸於眾。由於唐三彩燒製溫度最高約1100度左右,其製作工藝不算複雜,製作原料也不算十分罕見,胎釉配方也早已公開,仿造高手人才輩出,有的還是唐三彩研究專家。

可以想象行家運用現代技術“克隆”出來的仿品與真品還會有多麼大的差別呢?回答是肯定的,真品唐三彩的基本特徵在仿造的唐三彩上都具備了。可以說,兩者的相同點幾乎達到99%以上,餘下還不到1%的較為特殊的特徵目前是無法仿造的,因為這特殊之處惟有千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人力暫無力為之。但如此接近的相同,就給收藏者的辨別帶來了非常困難的甄別之處。

雖然唐三彩仿品層出不窮,但收藏界決不可因噎廢食,放棄對其的收藏。從中國彩陶發展的軌跡看,唐三彩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基礎上,透過長期的實踐與摸索,聰慧的工匠對含有不同有色金屬元素的原料有了新認識後,有的放矢地採取針對性用料而製作成功的,其間歷經了一個由粗到精的緩慢燒造發展過程,到唐朝時終於燒成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絲綢之路,也令唐三彩走向世界。當時一些國家輸入唐三彩後,仿燒了類似風格的三彩陶器,如伊朗的“波斯三彩”、朝鮮的“新羅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等。

這些國家制作的三彩陶器,在風格上與唐三彩陶器儘管各有不同,但從這些陶器上依然可以看到唐三彩所存在的基本風格。這也成了研究中國唐代時期與各國通商的有力證據,其對當時的世界文化影響之大就可見一斑,因此史料價值極為重要,而這也是為何當初挖掘出來後,受到外國古玩商和收藏者重視的原因,至少他們從唐三彩上看到了本國三彩陶器的淵源所在。

由於近年來唐三彩的價值一直偏低,其中孕育的投資機遇是巨大的。但許多人卻無奈望洋興嘆,無法從本質上掌握不足1%的辨別技巧,自然也就只好放棄這項讓人垂涎的投資目標。那麼如何把握這種甄別的技巧呢?下面介紹兩種較為有用的方法。

胎釉造型、色彩風格、胎釉化學元素和物理特徵的百分比等,在仿造唐三彩上應有盡有,難以區分,因此收藏者需要察看這幾個方面:

看陳舊感:真品舊感自然,富有層次並深入肌裡,用硬物輕劃,可見舊感滲入胎裡,如有可能可在不顯眼處輕輕敲擊一兩處胎表,就可發現舊感是由胎表向裡滲透的。仿造三彩的胎,經作舊處理雖有陳舊感,但絕無真品胎經歲月侵蝕而顯露出來累累滄桑的自然感,舊僅在胎表不入肌裡,新的感覺依稀可辨,不會出現舊感滲入胎裡的現象。輕擊胎表就見“舊”僅是胎表的一層,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舊感與胎互為一體,不可分割。

看胎土新斷面:真品三彩由於時間久遠,部分胎土新斷面遇空氣後,胎土顏色會由白漸變到黑,這一過程一般約3個月時間,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淨後的胎表也會出現這一現象。仿造的三彩胎的新斷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會有什麼明顯變化。

看土鏽:大多數仿造三彩為了儘量減少人為破綻,幾乎不做土鏽。說到土鏽,不少人把土鏽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沖洗掉的髒土層。其實所謂鏽,是物質化學變化的產物,如鐵鏽、銅鏽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鏽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唐三彩的釉本質上是一種亮釉,剛燒成時光亮刺目,光澤燦爛,百年之後光澤漸退,溫潤晶瑩,釉光逐漸變得柔和自然,精光內蘊,寶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據目前所見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總是柔和溫潤的,除了釉面腐蝕嚴重,否則三彩真品不會失去柔潤的光澤。

大多數唐三彩釉面由於時代久遠都會出現哈利光,它是千年風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無法讓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時光。哈利光不管在什麼顏色的釉面上都呈現出五顏六色,也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光線下其顏色也都如此。

真品三彩器物通體的寶光,恍惚不定,如夢幻漂浮在絢麗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仿造者對這夢幻之光都會感到無奈。此外,真品哈利光用一般的照相機可拍攝到,而仿品則拍攝不到。所以,有無哈利光是鑑別真假唐三彩的一個過硬的標準。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哈利光,所以不排除沒有哈利光的三彩器也屬真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