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爐中取出後不斷進行旋轉和造型,火爐裡面取出的琉璃溫度高,掌握好琉璃熔化的軟度,幾秒鐘就要成型。
在造型過程中,師傅們需要用手中的吹筒進行吹制,來保證琉璃的形狀,由於尺度很難拿捏,所以成品率極低。
琉璃成型以後,師傅們要把燒製好的琉璃放到保溫窯裡面,500多度,保溫4天,如果琉璃瓶身沒有出現炸裂的情況,說明琉璃已退溫成型。
第一步,創意設計:將創意透過平面設計圖稿進行表現。
第二步,原型製作:根據圖稿雕塑立體模型。
第三步,制矽膠模:在模型表面均勻塗抹矽膠,待矽膠凝固成矽膠模後,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第四步,灌製蠟模:調製蠟漿,在矽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切。
第五步,拆取蠟模:將冷切後的蠟模自矽膠石膏模脫出。
第六步,冷切容易使蠟模收縮變形,對拆模時留下的模線痕跡,得以工具細心地修整。
第七步,制石膏模:調製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飾後的蠟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蠟石膏模。
第八步,蒸汽脫蠟:將整個含蠟石膏置入脫蠟機內以蒸汽加溫,脫蠟後即為耐火石膏陰模。
第九步,精選原料:為精確控制各種顏色的比例和流動的美感,需依造型與設計精選特定顏色與大小的玻璃原料,並安排色塊的分佈位置。
第十步,進爐燒結:清模去塵後,將整個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使熱熔軟化的水晶玻璃如麥芽糖緩慢地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第十一步,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將冷切後的玻璃粗胚取出。
第十二步,切割修葺:將玻璃粗胚上注漿口部分多餘的玻璃切割修葺。
第十三步,粗模細模:以粗、細研磨砂將水晶玻璃之澆注口磨平整。
第十四步,冷工細修:以鑽石筆頭及其它工具細心雕琢,使作品表面顯得更為均勻細緻。
第十五步,簽字包裝:確認作品完整後簽名籤號。
琉璃佛教“七寶”之一,為消病避邪之靈物。
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擺放或佩帶琉璃可得三種福緣:
一)祛病: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藥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二)堅韌:因燒製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
三)靈感:色彩絢麗、變幻瑰美,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想象空間,給人靈感和智慧。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在某種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徵。明澈的琉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