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色剪紙亦稱筆彩剪紙,著色時運用筆繪。具體做法是,將黑色剪紙貼到白襯紙上,用筆線上條輪廓內塗繪。平塗效果與套色剪紙相似,只是手法不同。填色後可出現濃淡變化和自然暈出的效果。注意用筆不要呆板和反覆塗改,可充分利用自然浸開的效果。
木印剪紙是印刷與剪刻相結合的一種剪紙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開相’’後再鏤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紙上再染色,還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紙效果直接貼用。木印剪紙近似民間木版年畫,可大量製作。
多用於表現戲曲人物和神話故事的題材,與純刻紙相比有更強烈的表現力,但不及點染刻紙那樣完美自然。
噴繪剪紙是經噴筆(噴槍)噴染成的剪紙。可噴在襯紙上,也可噴在裱好的剪紙上。噴筆噴出的霧點,有特殊效果,像薄霧、晨露、霜雪、雨珠。點有大小、疏密之分。
勾繪剪紙是剪紙與繪畫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一種是以剪刻為主,兼用毛筆勾繪細部,也有全用線條勾出畫面,然後用剪刀將空白處鏤空的;另一種是用金箔紙刻出花紋的大體輪廓,使某些區域性空白,並適當勾以線條。
由於它是剪畫結合,很多細部可以直接用筆畫出,剪畫結合可以產生一種新的意趣,既使用了繪畫技法,同時也保留了剪紙的獨特性。
彩編剪紙是一種編剪並用的剪紙型別。就是用各種色彩的紙條,經過不同的裁剪和編織,組成各種幾何圖案及花卉、動物、人物等。其線條明快、構圖別緻,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可用於席編、筐編、刺繡、兒童手工等。
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採用了繪畫、剪刻、摺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為立體化,可用於觀賞造型及兒童的手工製作等。
將紙摺疊後產生重複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採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取決於摺疊的次數和角度。
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摺疊兩次或三次後始剪,所得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若剪制動物或人物,摺疊一次剪後的形狀為左右對稱。摺疊剪紙由於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於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透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線。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緻。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剪紙技巧。
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後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線,同時於粗糙中見細緻。這種手法常用於刺繡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
需要2~4個一樣的紙樣,這時就多用宣紙剪刻、刺孔,完工後揭粘,則同時有多個一樣的紙樣。使用宣紙就是因其容易粘連而且薄,墊在下面進行刺繡時不會影響美感。用快而簡便的訂書機、訂書釘代替,也同樣起到多層紙連線的效果。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綵、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揹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用於在貼窗戶上作裝飾的剪紙。以北方為普遍,北方農家窗戶多是木格窗,有豎格、方格或帶有幾何形花格,上面張糊一層潔白的“皮紙”,逢年過節便更換窗紙並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
窗花的形式有裝飾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適合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連續成套的戲文或傳說故事窗花。總之適應不同形狀的窗格作成不同的佈置。有一種佈置較特別,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東民間稱作“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