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紙(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紙(2) (2 / 3)

虔誠供養唸誦之,邪魔晦氣皆降服,

三世轉法覺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到明清時期,藏紙的珍貴與精緻早已不止傳承於藏地,清乾隆年間,曾做過湖南巡撫的查禮時至西藏,留有《藏紙詩》長句,詩中說“蜀紙遜豫章,工拙奚足尚……孰意黃教方,特出新奇樣,臼搗柘皮漿,簾漾金精浪……質堅宛繭練,色白施瀏亮。題句意固適,作畫興當暢。裁之可糊窗,綴之堪為帳。何異高麗楮,洋箋亦復讓。”美言藏紙比蜀紙高出一籌,就連高麗紙也稍遜風騷。

它的歷史遠比人們所知的要久遠,它的傳承遠比人們所見的要輝煌,它是來自千年前的手札——藏紙。

藏紙是西藏乃至整個藏族聚居地區所產紙的統稱。藏紙產地諸多,主要有阿里、洛瑜、羌塘、達布、日喀則還有錯那、拉薩、貢布、康區、金東、尼木等地。比如藏東南地區盛產金東紙、塔布紙、工布紙、波堆紙,藏南的珞瑜、門隅、聶拉木等地盛產門紙、聶紙,藏中地區盛產尼木紙、後藏紙、門噶紙、灰紙等。

隨著造紙技術的提高,造紙名匠輩出,出現了許多精工細作的優良名紙,如享譽全藏的塔布金東的金東名紙,尼木、德格等毒紙。

許多特殊的紙面加工品種更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印製藏幣的精品藏紙,製作工藝精湛的金汁、銀汁書寫的藏經用紙。

高超的造紙技藝,悠久的藏紙生產歷史,豐富的藏紙生產經驗,遍佈全藏的造紙工藝,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藏紙文化。

藏紙的所有材料都是來自青藏高原上生長的植物,採用纖維性強的樹皮或植物的根莖,主要原料有白芷草、瑞香狼毒、薩瑪樹、大麻、綽瓦樹等。

瑞香狼毒草是製紙最好的原材料,生長在柏樹林裡的最好;生長在沙地和紅土地的比較堅硬且難以煮熟,色泛黃,為中;皮厚而生蟲者為下;白芷為造紙的中等材料,沉香可以製造厚紙來書寫經卷;製紙最差的原料應屬樺樹根了。

金東藏紙得名於它的產地,舊時稱為金東宗,也就是今天林芝地區朗縣的金東鄉。金東有新舊兩個紙坊:一個位於金東康瑪村後半山腰的“卓”地方,而另一個則位於金東甘木村(距鄉駐地東雄村東南16公里。

從金東紙坊的起源及發展來看,金東舊紙坊建在甘木村,主要生產書寫用紙。當金東周圍造紙原料砍伐殆盡之時,就從加查、曲松、隆子等地採集原料,這些地區舊時統稱為塔布,因此產自該地區的紙命名為“塔秀”(即塔布紙,金東甘木村所制的公文紙和印經書寫用紙稱“金秀”(即金東紙。

舊時,金東的康瑪造紙坊主要由古繞朗傑宗、加查宗、拉綏宗和金東宗四宗共同總管,並由四宗彙集“差巴”進行造紙。成為一個由西藏地方政府官辦的傳統造紙坊。金東康瑪紙坊是全藏最大的藏紙生產作坊,也是西藏最大的官辦造紙坊。

離康瑪紙幣坊僅四五公里處的甘木造紙坊,主要是由金東宗主管,為西藏噶廈政府書寫公文及達賴喇嘛用紙上交紙稅。是一個重要的官方公文用紙和高階藏經印刷用紙的供應基地。

金東紙質輕、抗折耐拉、富有彈性,兩面光滑,質地厚薄均勻,算為上品。作為藏紙中的翹楚,製作工藝複雜,製作成本也極為高昂,其造紙原料與其他各地的造紙坊有所區別,是以瑞香科瑞香屬灌木莖皮為原料。除製作原料之外,紙幅大小,以及紙工工種、紙料木槽、浸提灰汁等也有所不同。

絲毛瑞香草,學名etensis產地為四川西部,雲南西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0003600米的乾旱河谷灌叢草坡,每年5月份是採伐造紙原料的最佳時間,此時絹毛瑞香樹上開滿黃花,人們將採集回來的原料進行去皮、針梳、撕選備料,最後將撕選好的皮料紮成皮料辮子曬乾待用或即時進行蒸煮。金東藏紙的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備料、製漿、澆造和烘焙四個階段,其中僅備料就要經過砍伐、剝皮、去皮、煮料、搗料等十多個步驟,平均一天只能做一張45×45公分大小的紙,是以價格昂貴。

尼木藏紙其選用的原料為瑞香科狼毒的根肉,而狼毒具有毒性,故一般稱為尼木毒紙。瑞香科狼毒藏語稱為“汝佳”,尼木當地人稱其為“紙夾巴”。狼毒草生長於草原和高山草甸。作為造紙原料的狼毒採挖時間一般在7月以後,此時狼毒正處於開花期,花期約3—4月,採挖十分方便。

因尼木主要藏紙地為雪拉村,故而又被稱為”雪拉藏紙,而雪拉村製作的藏紙,則為傳統塔榮藏紙的傳承,其主要工序包括泡洗、捶搗(撿皮、煮料、捶打、打漿、澆造、揭紙。先將狼毒草根中間芯部除去,然後用小刀一點一點地將狼毒草根部深色表皮剝離,最後剩下的乳白色纖維部分就是製造藏紙的原材料。

將狼毒草纖維熬煮,浸水之後,放到平滑的石板上,再用石塊用力不停地捶打,幾分鐘後,將白色稠狀的狼毒草紙漿再放入清水桶中,用木製攪拌器將將水和紙漿充分攪勻,然後再將勺子將融於水中的紙漿倒入浸放在水池中的木製模具,慢慢均勻搖動,使紙漿平整均勻地散佈於其中。最後,再慢慢提起模子,等磨具中的水分瀝乾後,再拿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晾曬。晾曬好之後,先用手在曬乾後的藏紙上輕輕熨扶,使紙張和磨具初步分離,之後再揭開紙的一角,慢慢剝離,這樣一張完整潔白的藏紙便出世了。

文字記載在紙張上,歷史傳承於文字,不論是藏於薩迦寺繁浩的經卷,抑或布達拉宮中秘而不宣的佛經,抑或大昭寺記憶體放的典籍,都長存於那張薄而柔,韌而輕的藏紙上,歷久彌新。正是有了藏紙,才有了藏文所長存的地方,正是有了藏紙,才讓卷帙浩繁的經文與典籍,得以避過了歲月風霜的侵襲,悄然而又完整地留存。

藏紙的傳承不僅只是工藝文化中的一項瑰寶,它將高原上浩如煙海的歷史點滴,將一部完整而輝煌的西藏曆史、宗教歷史呈現於世。

藏紙由於藏紙具有不遭蟲蛀、耐腐蝕等特點,所以特別適合用來抄寫經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