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這門技藝是代代相傳的,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這是我最大的心願。”格桑旦增說。
他製作的藏紙,採用草原稀少的劇毒植物狼毒草為原材料,狼毒草採摘後需要5至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長,因此尼木藏紙的產量較低,產品稀缺。
造就千年不腐,蟲不蛀、鼠不咬、不腐爛、不變色、不易撕破、入水不爛、疊後不留折紋等特點。成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管理處文物修復指定的專用紙張。
尼木雪拉藏紙,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曾經享譽區內外,至今盛名猶在。作為尼木藏紙的主要產地,塔榮鎮雪拉村曾經有不少人家以製作藏紙為生。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新型紙張的衝擊和原材料的稀缺、成本上升等原因,雪拉村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不再做藏紙,而次仁多傑選擇了堅守。
次仁多傑老人和他的兩個兒子一直使用傳統的手工技藝製作藏紙,也是尼木藏紙製作技藝僅存的3位傳承人,透過尼木縣政府的幫助,次仁多傑在縣城經營了一家集製作、展銷、傳授為一體的尼木藏紙店,主要向寺廟製作銷售藏紙。
近年來,隨著網店的興起,尼木藏紙也被國內其它省市的顧客購買使用或收藏,藏紙的銷量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尼木藏紙是尼木人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智慧結晶,不僅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它是歷史的符號,將歲月的鮮活保留於字裡行間,不曾模糊。有人說,它的誕生源於歷史上那場盛大聯姻,但鮮有人知,敦巴幸繞早已在苯教經典著作《金光珍寶》裡記載道,
藍靛玉紙泛青光,奪目金粉做書寫,
虔誠供養唸誦之,邪魔晦氣皆降服,
三世轉法覺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藍褐玉紙泛碧光,炫目白銀做書寫,
虔誠供養唸誦之,邪魔晦氣皆降服,
三世轉法覺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採紙珊瑚泛紅光,青色瑪瑙做書寫,
虔誠供養唸誦之,邪魔晦氣皆降服,
三世轉法覺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藍褐玉紙泛藍光,海貝黃銅做書寫,
虔誠供養唸誦之,邪魔晦氣皆降服,
三世轉法覺悟者,愚障皆散聚成佛。
海螺結紙泛白光,六珍草藥做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