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一章 琺琅表(5)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一章 琺琅表(5) (2 / 2)

烤爐內的琺琅錶盤燃起明火,這就是大明火琺琅技藝之名的由來。

大明火琺琅工藝燒製的白色錶盤,即便數十年上百年過去,仍不會發黃變色。

純色的大明火琺琅是這個工坊最著名的工藝。一位資深的工匠負責將琺琅粉末均勻地灑在面盤銅胎上,粉末多少全靠手感把控,隨後面盤移入電爐燒製。

在燒製前還會灑上易燃的物質,如此進電爐後不久即會燃起明火,將溫度拉到820度以上,藉著高溫可以燒出更渾厚飽滿的色澤,此即大明火之名的由來。

一個面盤約要經過四次灑粉與燒製的過程,才能達到足夠的面盤厚度。每一次燒製都可能使面盤出現裂痕和氣泡報廢,正因如此,每一枚大明火琺琅面盤的腕錶都尤其矜貴。

掐絲琺琅工序:先將0.07毫米的金線在與錶盤圖案相同的圖稿上彎折出符合的線條曲度,摺好後須與錶盤圖案反覆比對微調。

完成圖形後,再將各色釉料填入、燒製。

掐絲琺琅面盤的製作需要兩位工匠協同完成。一位工匠專職勾畫圖案,之後他將0.07毫米厚度的金線彎曲成與輪廓相同的弧度,再以植物膠水黏到面盤上,如此逐步以金線圍出圖案輪廓線條。

在此之後,另一位工匠才能用筆沾琺琅顏料塗入適當的區塊,描摹出生動的圖案。上料與燒製的工序亦要反覆數次才能達到所需厚度,最後進行表面拋光,除去多餘餘餘的琺琅與金線,才算是完成。

雅典表鎏金琺琅狗年腕錶,應用了內填琺琅工藝。

除了掐絲琺琅和大明火琺琅之外,雅典表的ansSA琺琅面盤廠也製作雕刻內填琺琅,這是在面盤上先雕刻出圖案輪廓,之後再填入琺琅燒製。

雅典表鎏金琺琅狗年腕錶就是應用這種工藝。概念和掐絲琺琅相似,只是一個是用金絲作出輪廓;一個是利用雕刻工藝,可算異曲同工。

半透明琺琅的製作,需要工匠將琺琅顏料塗抹到經過機鏤雕刻裝飾過的錶盤上。

掐絲和內填琺琅都需要更為精細的工藝和豐富的經驗,在工坊裡的工匠都有著三十多年的工齡才能勝任。同樣,負責燒製大明火琺琅的工匠也已經臨近退休的年齡。

年輕一輩的工匠中,一名負責給雕花的盤面燒製半透明琺琅,另一名最年輕的工匠,專職處理琺琅盤上的細小氣泡——他們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磨鍊才能夠成為獨當一面、技藝精湛的匠人。正因培養工匠不易,琺琅錶盤才更顯矜貴,而那些採用了琺琅錶盤的腕錶,更是凝聚了手工藝之美,彌足珍貴。

現如今,琺琅表早已跳出其計時的功能而成為藏家的摯愛藏品,它凝聚著時光的絢麗色彩,它不僅僅是一種工藝,同樣也是經典的藝術。

如今這門古老技藝的傳人越來越少,當今全世界掌握琺琅技藝的只有十人左右。有關手錶的所有裝飾技藝中,琺琅不僅歷史悠久,製作工藝繁複,數量稀少,燒製精美,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表現出很強的創造力。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琺琅表大師的作品是可以而不可求的。

孔氏琺琅創始人孔令俊表示,琺琅表和其他表類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能用琺琅燒製這一獨特的技法呈現出另外一種藝術的美,比如說油畫是用油料繪成,山水畫是用水墨畫就那麼琺琅就是用附著在金屬表面上釉料經過高溫燒製而成,琺琅可以儲存萬年而不退色,琺琅表的魅力在於每一隻錶盤都是獨一無二的,世上僅此一隻,每一個都是孤品。

製作琺琅表不僅僅是項工藝,繪製琺琅表還是一門藝術,頂級的琺琅大師還需要在繪畫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需要他們能在造型、色彩、線條等方面能夠駕輕就熟,還要有大師個人的創造,所以孔令俊認為“琺琅表不是商品,而是藝術品。”作為極少數能在頂級腕錶品牌的琺琅錶盤上留下簽名的藝術大師AnitaPorchet也曾說“一件作品的好壞,首先取決於作者的感情,其次才是技藝。”

在日內瓦製表行業的“傳統七工藝”:鐘錶設計師、裝配師、金匠、錶鏈匠、雕刻師、琺琅畫師和寶石匠中,尤以琺琅彩繪的製作最為艱難。琺琅是時間凝聚而成的藝術品。

儘管如今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但琺琅錶盤的製作依然必須依靠純手工完成,不能用任何機械裝置替代琺琅師。在腕錶錶盤這一方寸間,能創造出如此細緻入微的畫面,非技藝超群的琺琅大師不可,一位成熟琺琅師的培養至少需要十多年的錘鍊,更不要說頂級琺琅大師了,用萬里挑一來形容也不為過,幾百年歷史的琺琅,發展至今,業內公認頂級的琺琅大師不超過十人。

在琺琅界裡,大師,是既要熟悉琺琅彩繪背後複雜的化學變化,又要擁有高超的繪畫技術,還能在錶盤上做到心到、眼到、手到,鑑於上述情況,目前業界琺琅大師非常稀缺。

略去那些複雜的化學名詞,琺琅就是把一些類似玻璃的礦物質研磨、填充、熔鍊,然後形成豐富的色彩,用來裝飾珠寶、鐘錶等的工藝。製造琺琅的主要材料就是矽砂、石灰、硼砂和碳酸鈉等物質,這些原料經過一道道工序及能工巧匠之手,最終完成美麗蛻變。

琺琅的整個製作過程由一系列程式複雜、費時費力的工藝製成,一隻琺琅錶盤,需要經過幾十次謹小慎微的反覆填色、燒製,經歷極高的損毀風險,才能成為色彩強烈永不褪色的琺琅,而且琺琅的製作過程還有許多不能預測的因素,例如燒製時受熱有所不同等,即使用同樣的釉料也未必能燒出一樣的色彩。

此外,琺琅的燒製受原料的成分、質量、顆粒度、爐溫、火候等因素的影響,且不同的顏色需反覆多次燒製,每獲得一件成功的作品,之前可能要面臨數倍的廢品,成功率極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