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東山紫金庵中有聞名遐邇的彩塑羅漢,其中有一尊羅漢的眼神就會按觀者的視角而移動,他當時想怎麼會這麼神,他就經常在工作之餘到紫金庵去觀察揣摩雕像的造型和麵部神態,用於緙絲的人物開相中。
那幅作品完成後掛在牆上,一些內行的老師傅看了之後,甚至嚇得都逃走了,因為那個眼神會跟著你走的。
一般的緙絲都是兩根翻,拉掛緙絲最多可同時在6根翻上打結,拉掛出的緙絲作品更具立體感。當時在吳縣緙絲總廠的時候,接到一個日本的訂單,和服腰帶上的圖案如菊花等花卉要求有一定的立體形。他也動了不少腦筋,就用拉掛的辦法,做出的效果非常好,日本客商看了非常滿意。
因為畢竟他們當時還是按訂單來做的。這種技法看起來好看,但也有個缺點,高高低低,不平整,熨燙很費勁,但在當時也是一種新的技藝吧。而相反,面部的肌肉戧技法現在倒是運用得很多。
他們在緙絲做戧的時候都會出現戧洞,但運用這種肌肉戧的技法就不會出現戧洞,做手和身體,特別是臉部等體現肌理部位的地方用這種技法,做出的感覺更光滑更細膩更有質感。
當時他在做《福祿壽三星圖》時,老壽星的頭是光光的嘛,怎麼來體現頭部泛出的光澤,他就想出這個辦法。因這個新技術的運用,這件作品獲得了江蘇省工藝精品獎。2007年,他首次嘗試人像作品,為一對教授夫婦緙制了人像照片,神形俱似,幾乎與原照片一模一樣。
有時候為了想一個新技術,腦筋動得連飯都吃不下。所以他跟別人開玩笑,你還能吃得下飯,那你還不會做,如果你吃不下飯了,那你就會做了。他發現現在的年輕人普遍不肯動腦筋。
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和繼承,一個是沉不下心來學,緙絲屬於易學難精的工藝,要做好不容易。另一方面年輕人覺得緙絲既辛苦又沒有上班來得賺錢和穩定,所以大多數學徒都中途轉行。
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那時約有一萬多人從事這個行業,近郊幾個鄉鎮的人家中大多有一臺緙機。那個時候幾乎都是做日本訂製的和服、腰帶一類。
最好的時候,一條和服腰帶可以換一輛日本小汽車。而熟練的緙絲工人一年可以掙到1萬元,在那個“萬元戶”稀罕的年代,緙絲技師的收入真不算低。
可是這樣的好光景沒有持續太久,緙絲的市場需求變得非常小。近年來絲線的價格也飛漲,這無疑也增加了緙絲製品的成本和售價。因為緙絲工藝的獨特性,其消費人群也並不大,價格太高,許多顧客不理解,也難以承受其價格高昂。
緙絲也絕不是掙外快的發財之路。比如有一次,一幅牡丹花做了半年,標價也只有2萬元。最難的時候我們都沒辦法給工人開工資,但也必須發,只能自己苦一點。
緙絲這行按傳統規矩是傳男不傳女的,但在他這兒不存在這樣的框框,只要你肯學我就教,他把手藝傳給了女兒和兒媳,甚至將許多自創的特殊工藝傳授給了其他徒弟。
兒媳徐培英14歲的時候就開始上機學習了,一干就是30年,現在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緙絲技師,她也參加了複製乾隆龍袍的工作。兩個兒子也喜歡緙絲。
大兒子17歲就進了吳縣緙絲總廠,開始了自己的緙絲織造生涯,並透過自己的努力,也小有成就,開設了自己的緙絲工作室,並和他一起給故宮修復龍袍和複製龍袍。令人欣慰的是,後繼有人,小兒子的女兒也已學習了緙絲。
他兒子也招收了幾名正在讀書的大學生,他的原則是,只要他們想學,絕不收取任何學費。一切的一切,只為能讓這門古老的技藝在未來煥發活力與光彩。
為了緙絲的復興與發展,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那他對緙絲傳人和從事緙絲行業的年輕人有什麼要求和期望,或對整個行業的前景如何看?
緙絲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品質,特別是明清時期,緙絲成為皇家龍袍袞服的專屬原料,如今,緙絲更是唯一不被機器替代的織繡技藝,其價值不容忽視。
但是市場上粗糙而廉價的產品誤導了民間對緙絲價值的認識,懂行的人更少,對一幅緙絲精品動輒十幾萬元的價格不以為然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一定要出精品讓人們瞭解緙絲,這十分重要。
另外,現在的原料和工序不如我們那時,當時有知名畫家提供緙絲畫稿,這是一方面,如果畫稿區域性不是太理想,我們還可以在緙織過程中對他們畫稿中的不足加以改進,但是現在設計與工藝實際上是有點脫節的,作品設計往往由手工藝者自己考慮。
所以,希望更多學有繪畫、紡織藝術、市場營銷專長的年輕人來了解緙絲,進而發展緙絲。新一代手工藝者在將傳統核心技法傳承下來的同時,也最好有自己的設計,將創新的靈感與思路根植到緙絲廣博深厚的傳統之中,而眾多的設計師們也可以關注傳統的緙絲領域,將這種古老的技法運用到新生代的設計當中,推陳出新。
此外,在題材上要有些突破。緙絲雖是高檔用品,但也可以走向百姓,也可以開發大眾用品,不僅是作為收藏品,這樣對技藝的傳承也有好處。
王嘉良,1939年出身於緙絲世家,9歲時就跟著父親學緙絲,上機操梭;16歲,隨父進入蘇州市刺繡合作社緙絲小組,專業從事緙絲,成為社裡年齡最小的職工。1959年,王嘉良被下放回到陸慕,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重操舊業,1979年到吳縣緙絲總廠擔任技術指導。
王嘉良在前輩藝人的影響下鑽研技法,精益求精,並能推陳出新,自創了三異針法、拉掛針法和肌肉戧法。他還打破舊傳統,不僅把手藝傳給兒子,也傳給女兒和兒媳,現在連孫子輩也投入到了緙絲行業。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