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章 蠟染(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章 蠟染(3) (1 / 2)

貴州各少數民族的蠟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蠟染圖案有的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而布依族則喜用幾何圖案。

每一個幾何圖案都是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圓圈代表糧倉,小點點代表天上的星星等等。各民族的蠟染都有獨特的風格。

蠟染製作比較複雜。先把白色底布鋪平在木板上,再將黃蠟放入金屬容器裡用小火溶化,用蠟刀蘸上蠟汁在底布上繪製圖案。

蠟染使用的蠟刀很特別,其結構有點像一支蘸水鋼筆。其筆桿用竹棍做成,稱為“刀把”,筆尖是三片犁鏵形的銅片,稱為“刀片”。

銅片之間留有縫隙,用以儲藏蠟汁。持握蠟刀的方法與平常我們握筆寫字大相徑庭。我們握筆寫字時總是筆桿幾乎垂直,筆頭稍稍後傾,筆尖向下;而握蠟刀則是刀把大幅度前傾直至超過45度角,刀片後傾幾乎置於腕下。

作畫時,對於那些長的直線,蠟刀只能隨著手腕作縱向運動,而橫向和其他運動則僅能用來點綴一些小短橫和繪製圓形。若橫向直線較長,就得將手臂直至整個身體調轉方向,或者將底布調轉方向。

在整個繪製過程中,蠟汁必須保持合適的溫度。溫度過低蠟汁就會凝固,溫度過高則蠟汁容易變黑甚至起火。

苗族蠟染的圖案一般是規則的幾何圖形,如直線、方形、稜形、丁字形、之字形、圓形等,也有少數花鳥日月山水人物等圖案的作品問世。

繪好圖案後,將布放入染缸浸泡數小時,再撈出放到清水中涮洗以除去多餘的染料,然後放入水鍋裡將蠟煮化,再放到清水裡漂洗。這樣,繪畫時著蠟的地方因染料無法附著而成為白色,原先空白的地方則被染浸上了顏色。

染料一般為黑色或藍色,因此染出的成品就是黑白相間的圖案。有的又在白底上再綴上紅黃等色,使其圖案更加精美。

苗族傳統的蠟染布主要用來縫製婦女們天天穿用的百褶裙,偶爾也有用來做上衣和挎包的。出現的花鳥日月山水人物等寫意作品主要作為藝術品贈送親友或出售,很受人們的歡迎。

湖南地區的苗族和土家族,擅長蠟染的製作與應用。他們主要居住在湘西十家族自治州各縣市,以及晃縣和麻陽縣。

湘西方言苗族的蠟染歷史久遠,文字記載中的蠟染雖然很少,但歷史總是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它的痕跡。

如龍山縣的“靛坊”這一地名,說明在歷史上這裡盛產蠟染所需的重要原料——藍靛,並且還彙集了眾多的染布坊,形成了一個大的產業。

20世紀5070年代,湘西各地有幾百家染坊。在歷史上,除了龍山縣的“靛坊”大量種植藍靛外,湘西的各鄉苗寨栽種藍萆都十分普遍,其產量也很可觀。

每年3月,與種甘蔗一樣均採用扦插種植,6月至10月採枝莖和葉子,放入盛有清水的池中泡爛,然後除去枝葉.倒入石灰水,只需一個晝夜,池底即生成藍黑色的糊狀物成——藍靛。

湘西地區,除就地取材染制各種色布外,蠟染是一種獨特的、傳統防染技法。湘西蠟染多采用家織的土棉布,較少採用麻布和絲布。

以薄木板鏤空為花紋,即圖形雕成空心花孔,用來做蠟染花模。然後,壓在白布上灌蠟汁入花紋內。待冷卻,再將花板解開,取受蠟之布投入染缸中浸色。

其染液採用當地一種藍靛染液進行浸染,未被蠟液覆蓋之布,一染即上色,被蠟溶液蓋住的花型則安然無事。染後,將布熱煮使蠟脫去,花型則顯露出來。此種染法功效好,苗鄉人民多自雕花模。

花紋主要是花、鳥、蟲、蝶和幾何圖形,用來印染床單、被面、枕巾,帳沿、門簾,適用美觀。方法二,將盛有蜂蠟的金屬盆置於木炭火上熔化,等蠟液表面泛起淡淡青煙時,即可進行蠟繪。

蠟繪是採用特製的銅蠟刀,蘸上熔化的蠟液,在布上繪製圖案。蠟繪圖案後,即可進行染色。染色時需先“發缸”,缸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石從水、酒糟、老缸液進行發缸。

數天後,染液由藍黑色轉為綠黃色時即可染色。如果要得到較深的藍色時,要近十次才能得到。如果要少量紅色,黃色時,則採用椿樹皮和黃梔子樹皮搗碎後,取其汁液染繪即可。

在染色過程中,凡繪有蜂蠟處,布纖維被密封,染液滲不進去,但在染色翻動過程中,由於布面折皺,蜂蠟形成裂縫,這些裂縫變化豐富,有粗有細,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染液浸入後,即染成譽之為“蠟染靈魂”的冰裂紋,這種冰裂紋變化自然,人工無法模仿,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

染色完成後,在沸水中褪蠟,原來繪有蜂蠟的地方則呈現出白色花紋,最後漂洗除去鹼性和浮色,晾乾,蠟染完成。湘西蠟染圖案,傳承與融合了世代流傳的民族精神、民族審美意識及傳統造型,形成了湘西蠟染特有的風格。

在湖南,鳳凰地區被稱為蠟染之鄉。鳳凰蠟染藝術歷史悠久,蠟染花布純美典雅、原始古樸,是鳳凰民間工藝品中的精晶。鳳凰蠟染分為兩類;一為土家族蠟染;二為苗族蠟染。

土家蠟染常用“吉祥獸”圖案。這是由虎頭、魚脊魚尾、獸身、穿山甲腳複合組成的一個藝術形象。與湘西苗族的“龍鳳龜”一樣,也是採用了意象複合的造型手法。

這種圖案多見於門簾、桌布帳沿等用品上。土家族蠟染注重配色純淨,講究立意構圖,藝術風格奇特。湘西苗族蠟染常用“龍鳳龜”圖案,多應用於桌布、圍裙、包巾之上。

它足由龍、風、龜三種不同形象組合而成。與漢民族的“龍”是由九種不同的動物組合生成一樣,它是由龍頭、龜身、鳳尾組成,並且一寓意深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