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八章 草木染(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草木染(3) (2 / 3)

這種中國古老的工藝,綻放在新時期。它帶著自然的味道,溫和、健康、奇特,成為了人們表達美好,追求自然健康的一種有效途徑。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自然,有自然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這是一種深深羈絆我們的情意。感謝它們為我們貢獻美好的時候,又呈現出瞭如此豐富生命色彩!

中國絲綢博物館裡有一片“染草園”,它們是古人幾千年篩選出來的植物,用來做服飾的染料。

前段時間去杭州玉皇山腳下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劉劍告訴我,他的團隊做了乾隆時期服飾色彩的系統研究,結合清代內務府織染局留下的史料,復原當時的染色技術,還原了一套“乾隆色譜”——清代宮廷常用服飾顏色33種。

因為《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快報進行報道後,引發了一波熱議。其中,很多人注意到,和現在的化學染料不同,中國古代一直是以植物染料給衣服上色的。

從自然植物中擷取原料為衣物染色,也稱為“草木染”,歷史非常悠久。

史料記載,至少在周朝時,人們就開始用花果的根、莖、葉、皮提取染液了。《詩經》中的“青青子衿”“綠兮衣兮”等詩句裡的顏色,就來自天然植物。

中國曆代朝廷都設有負責染色的官職,名為“染人”,歷朝的染色機構有不同的名字,比如秦朝的染色司、唐宋的染院、明清的藍靛所等。

靛青是從藍草的葉子中提取的

傳統的植物染料,將青、黃、赤、白、黑稱之為五色,再將五色混合後獲取其它的顏色。東漢《說文解字》中,記載有39種色彩名稱;到了明代,《天工開物》《天水冰山錄》等有記載的色彩名稱升到了57種;清代,《雪宦繡譜》裡已出現各類色彩名稱共計704種。

擷取植物的色彩,留存在染織物裡,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手藝,一直到現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國絲館),就一直在研究這個,為了製作染料,他們還開了一個“染草園”,裡面種有十幾種植物,由國絲館研究染色的專家們精心呵護著,每年的五六月,是它們長得最旺盛之時。“乾隆色譜”的還原,就有這些植物的功勞。

劉劍說,並不是所有帶顏色的植物都能染色,他們做出來的這些植物染料,都是經過先人幾千年篩選出來的。我們介紹幾種用來做染料的植物,看看它們長什麼樣?分別染成什麼顏色?

薑黃的塊莖,可以提取黃色食用染料。這種長得有點像芭蕉葉的植物,原產地在印度。據記載,印度的老百姓食用薑黃已有5000年的歷史,咖哩就是用薑黃的塊莖磨粉製成。

在中國,薑黃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薑黃就有詳細的記載,稱其藥性為辛,苦,大寒,無毒。古方用薑黃治風溼而引起的痺痛,也能治心痛難忍等。

薑黃染出來的顏色,有點偏橘黃色,一般的中藥房都可以買到。

藍是我國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廣的藍色染料。《荀子·勸學篇》說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指的就是靛青這種藍色染料是從藍草的葉子中提取的。中國古代造靛青的藍草有蓼藍、菘藍、馬藍等植物,這些“藍”國絲館都有。

現在長勢正茂的木藍,來自熱帶地區,牛仔褲最早就是用這個藍染的。

這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染料。用它的根,可以染出紅色,但用得比較少。染紅色用得更普遍的是紅花。

關於虎杖的名字,有個典故。相傳孫思邈在城外採藥時,遇到一隻受傷的老虎,孫思邈見這隻老虎腿又紅又腫,急忙從藥囊中掏出藥來,搗碎,取山泉調好,一邊敷在老虎腿上,一邊又將藥喂老虎吃下。

幾天後老虎的腿便痊癒了。從此,這隻老虎與孫思邈形影不離,竟成了他的坐騎,後人就把這味草藥叫做“虎杖”。

麻櫟是橡樹的一種,在杭州玉皇山上有不少。它的果實叫橡碗子,很堅硬,有點像栗子。躲在絲博館的一片竹林裡,不仔細尋找,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用它染色,步驟很簡單,採下殼鬥煮水,然後用黑礬媒染,據說還能當天然染髮劑使用。也許古人想要遮蓋白頭髮,就是用的它。

在農村,很多孩子喜歡地黃的花,花的形狀宛若酒杯,摘下來吮吸,花蜜很甜。但染色,用的卻是地黃的根。

剛剛挖出來的地黃根叫鮮生地,可以入藥,有止血涼血的作用。地黃根的汁液可以染色,染出來的織物,顏色為金黃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