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三章 榫卯(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三章 榫卯(3) (2 / 3)

其實並不是榫卯對於木材的選擇有限,非常多的木材基本能適應榫卯的強度要求的,並不一定得紅木那麼硬度的,高密度的紅木選擇範圍有限其實是從清朝開始,而且主要是因為許多裝飾性的雕刻,必須木質細密,木質纖維鬆散雕刻出來不會精緻和細滑。明代很多就是一般的材料,比如說楠木的密度也不是很高,當時我國的西南大量存在,到現在已經被砍伐殆盡了。

榫卯無論對於建築還是傢俱它並不是必須唯一存在的,是選擇。對於實現其功能來說,現代有更多、甚至更優的選擇,比如說建築,水泥鋼筋預製的出現出現了摩天大廈,而木質的榫卯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於傢俱來說,更多材料的出現不單是降低了加工成本,更多的是實現了傢俱使用環境(比如注塑、合金材料的戶外傢俱)和造型的多樣性,各種曲線、曲面傢俱的出現。這些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範圍。

如何利用木工邊角料,做出實用的傢俱或者好玩的物件?

大多木匠認為或建議,紅木是最不利於做傢俱的木材之一,為何得到商業層面的追捧?

一個充滿探索好奇的星球,在這裡揭秘四種標籤人生觀

建築不說了,我覺得傳統榫卯除了藝術成分,已經不適合在現代建築上了,當然也有更多的改造和革新性的建築榫卯出現。但這裡只說傢俱方面。

榫卯,這裡專指木頭與木頭的連線方式。現在也有多種多樣的技術能解決結構問題,

粽角榫多用於框形的連線,從外看,三個面都是45度的斜線,非常漂亮,三角齊尖,但是內部結構複雜。此類榫卯幾乎無法透過現代機械一兩次出型,需要經驗豐富的木工花費一定時間才能做好。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實木傢俱做法,最好也無非是側面使用燕尾榫,再與背板拼接的。而燕尾榫就恰恰是能夠透過機械一次出型的。

順便分享幾個目前機械化比較完善的榫卯製作:

用在桌椅橫撐或轉角等結構居多,十分簡單的榫卯。機械化程度很高,製作好模具,跟烤串一樣翻一翻動一動就好了。也有自動化程度更高的,進料不用動就出來了。

這類的模具稍微複雜些,但是基本原理類似,做好模具,半自動或純自動的方式就能出來。

大部分的榫卯幾乎是最佳的實木傢俱的連線處理方法了,那也是為什麼機械化程度這麼高後,榫卯還是經久不衰的原因了。

結構合理而美觀的粽角榫的時間成本與人工成本是目前大部分工廠不願去承擔的。

因此,除了昂貴的紅木傢俱方能保留下這些技藝。有時間我們一味的反對紅木傢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它們才能承載起榫卯的價值。

不得不承認現在只有極少數的木工還有這些榫卯的製作技藝了。

我明式傢俱學習的老師工廠裡,一個十級木工的工資在1.22不等。

哪怕是十級木工,他做一組粽角榫的時間也需要半天。

雖然榫卯也有大部分以機械輔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術和工具還是要精確掌握。

現在學徒太少了,青黃不接,不管是傢俱工還是雕刻工,工廠裡盡是年紀大的先生在操持著,出品速度肯定快不起來。

既然榫卯成本這麼高,而榫卯對材料的硬度或者材料價值的要求都很高。要麼硬如紅木,要麼好如金絲楠。

這些材料才能承載榫卯的價值,進一步在市場上就看到價格讓人望而卻步的紅木傢俱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