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有人敲門,藍桉開門一看,竟然是高中同學江秀秀。
秀秀一揚手,“桉桉,你猜猜我給你帶了什麼好東西?”
藍桉搖搖頭,表示猜不出。
江秀秀說,“是軟木畫,我現在跟我堂姐學軟木畫的手藝。”
軟木畫,又稱軟木雕、木畫。中國傳統民間雕刻工藝品。主要產於福州。它是一種“雕刻”和“繪畫”結合的手工藝品。
軟木畫色調純樸,刻工精細,形象逼真,善於再現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園林景色,使人觀後如身臨其境。
軟木畫時常運用浮雕、圓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細鏤成花草樹木亭臺樓閣、棧橋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鶴、孔雀、糜鹿等鳥獸,根據畫面設計,粘在襯紙上,配製成立體、半立體的木畫,裝在玻璃框裡,就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品。
江秀秀的堂姐江蘇蘇6年前在首次接觸軟木畫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學習老一輩手藝人的傳統軟木畫作品製作後,逐漸探索一條能夠結合當代快餐文化和審美價值觀的新型軟木畫作品之路。
一種傳承軟木畫的執念植根於她的心。現在,她開始致力於將傳統的大中型軟木畫作濃縮於小玻璃瓶中,在不破壞軟木畫精髓以及作畫原理外,也解決了那些前來福州旅遊觀光的友人,在看到軟木畫作品喜愛有加,但又攜帶不易且價格不菲的困擾。
軟木畫問世於本世紀初,發源於福州東郊西園村。相傳在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有人從德國帶回一幀類似“木畫”的作品。
當地民間雕刻藝人陳春潤、吳啟棋、鄭立溪等深受啟發,遂在福建工藝傳習所工讀時,用從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進口的栓皮櫟樹的木栓層作主要原料,把這種質地輕、松、富有彈性且紋理細潤的軟木切削成薄片,運用中國各種傳統雕刻技法,以刀代筆,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鏤,製成紋理纖細的複雜畫面,並利用畫框內有限的空間,使景物的形象立體化,安排上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各種亭臺樓閣等。
藍桉把軟木畫捧在手裡細看,發現色調古雅純樸,形象逼真,畫面猶如宋人筆意,意境深邃,遠奧高古,清奇可愛,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效果。
藍桉之前就聽說過,軟木畫品種繁多,有雄偉壯觀的屏風、掛屏、大擺件、小擺件以及與實用結合的產品、旅遊紀念品等,達二三百種規格,四五百個花色品種,作品行銷全國各地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這次江秀秀帶來的是小型擺件。
福州軟木畫產生於1914年,由福州民間藝人吳啟棋首創。巧匠們利用軟木質地輕軟、紋理細密、色調柔和的特性,運用傳統的民間雕刻技藝,以刀代筆,將軟木精心雕鏤成中國畫式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等零部件,再根據創作需要,將這些零部件有機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觀,將中國民間精湛的雕刻技藝與中國繪畫優美而深遠的意境巧妙結合,軟木畫由此得名。軟木畫曾經一度輝煌。
吳啟棋創造軟木畫後便回到家鄉福州西園村開設手工藝作坊,西園村人競相學藝,軟木畫由此成了西園村人的經濟來源之一。解放前,福州軟木畫已經暢銷海外,曾在世界博覽會展出。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