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漢人用松煙制墨,規模不大,石墨依舊有人使用。曹操在鄴城建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並在冰井臺藏儲大量石墨。
陸士龍曾得曹操藏墨數十萬斤,送了二螺墨給他的兄長陸機。螺是墨的一種計量名稱。南朝有墨為螺狀。墨的計量名稱也是多種多樣,有丸、枚、螺等,後來還有量、笏、挺、錠、塊等。
曹操存世“袞雪”二字碑刻,有波濤澎湃之勢,不知原稿是否為石墨所書。陸機真跡有《平復帖》,舊雨滂沱,枯澀、老辣、蒼茫、高古,糾纏扭曲,充滿荒涼的況味,墨痕是淒厲的回聲。據說用的就是松煙墨。
曹魏時書家韋誕是第一個明文記載最詳備的松煙墨製作者。韋誕製作的墨,百年如石,一點如漆。後世稱他為墨的發明者,尊為制墨祖師。《齊民要術》詳細記下了韋誕《合墨法》:
先要純淨的煙子,將其搗好,再用細絹在缸裡篩,篩掉草屑和細砂、塵土等。因松煙極輕極細,不能敞著篩,以免飛散掉。
每一斤墨煙,用五兩最好的膠,浸在梣皮汁裡面。梣皮是白蠟樹皮,樹似檀,取皮浸水呈碧綠色,寫紙上作靑色,可以稀釋膠,又可以使墨的顏色更好。硃砂一兩,麝香一兩,細篩,取雞蛋白五個,混合調勻。
放到鐵臼裡搗三萬杵,杵數越多越好。合墨的時令,不要太暖太冷,太暖,會腐敗發臭。太冷,軟軟的難幹,見風見太陽,都會粉碎。每錠重量不要超過三二兩。墨錠寧可做得小些,不要做得過大。
韋誕有言:“墨之大訣如此。”這也成為後世墨工遵循的一個基本法則。
想到這裡,藍桉看著匣子裡的墨塊被磨得將要用盡,便決定去安徽黃山的宏村買些來,聽說那兒的徽墨正宗。
宏村鎮,古稱弘村、七俠鎮,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轄鎮,位於黟縣東北部。宏村有“畫裡鄉村”之稱,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
相傳宏村人的祖先曾經生活在篳路籃縷,以啟山林之中。因為居住的村莊屢次遭受火災,幾經搬遷,他們終於在雷岡山下,找到了一處與祖先遺言中相似的安居樂業之地:一汪永不幹涸的清泉,東西兩條河流環抱左右。
在祖先的遺夢中,牛是富裕的象徵,水是福澤子孫的保證。為此,家族的女頭領胡重娘依據對祖先遺夢的解讀,把新建的村莊規劃為一個牛形村落:鑿清泉以為池塘,引西溪水為補充,擴大為“月沼“,成為想象中的“牛胃“,透過二個出水口,建成縱橫交織,長共1300餘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裡的家家戶戶。水圳又被稱為“牛腸“,水圳的水經過使用之後,全部匯聚到村南被稱為“牛肚“的南湖。
藍桉漫步在南湖邊上,只見各類建築的木雕、磚雕和石雕細膩精美,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佈局,穿過兩條街便是熙熙攘攘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