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四十二章 香雲紗(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二章 香雲紗(2)

礦物質部分主要來自河泥,目前現代染料依舊無法取代。純植物染料和礦物質是最環保的染料。

在織成紗羅組織織物和平紋絲織物後,再用廣東特有植物染料薯莨的汁水多次,浸泡、曬塗於練熟的坯綢上,使織物粘聚一層黃棕色的膠狀物質。後用珠江三角洲地區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涌淤泥覆蓋,經反覆多次晾曬、水洗、發酵加工而成。

薯莨紗加工時,將山薯莨的汁水作為天然染料,對坯綢反覆多次浸染,染得棕黃色的半成品後,再拿富含鐵質的黑色塘泥對其單面塗抹,並放到烈日下曝曬。

待泥質中的鐵離子和其它生物化學成份與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應,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亞鐵之後,抖脫塘泥,清洗乾淨,就成了面黑裡黃、油光閃爍的香雲紗。黑色的成份就是鞣酸亞鐵、棕色成份是氧化變性了的鞣酸。

而香雲紗的織造以桑蠶土絲為原料,分茛紗和茛綢。

莨紗,傳統織法平紋地上起絞紗點子暗花,且花型小;用現在紡織機器生產的莨紗當然可以提花各種花型。莨綢,平紋,質地緊密。

這兩種料子一種提花,一種平紋。用現代紡織機器生產的莨紗綢白胚一般太緊密,成品後透氣性不如傳統手工織造的。

在林妍很小的時候,曾經去過父親林雲的曬茛廠。

這個廠以父親的名字諧音命名為凌雲曬茛廠,如今仍完全保持古老手工工藝加工香雲紗。

70年前,年少家貧的林雲進入香雲紗工廠,開始當學徒。他每天就是打雜,幫忙搗泥、做粗重活,當了三年的學徒之後,林雲應徵入伍,前往前線,輾轉各地。

直到80年代末,林雲出於對香雲紗的痴迷。他聚集民間師傅,重新開辦曬莨廠。

他本人則重拾香雲紗生產技藝,對封莨水、曬莨、過河泥等工序進行研究,並對浸曬的次數、濃度、時間等反覆試驗,將香雲紗“三洗九煮十八曬”的染整工序進行完善,才可以開始學手藝。

在凌雲曬莨廠的小木棚中,常年堆放著大大小小的薯茛。以前磨薯莨是用手工搓的,師傅的手都會被搓爛。現在全部用機器打,方便很多,工人也沒有那麼辛苦。

香雲紗的生產時間一般為每年的4月至11月,而曬制好的香雲紗一般需要存放半年才能穿。

純手工的香雲紗產量十分有限,凌雲曬莨廠的年產量僅約10萬米。

林雲語重心長地說,“重質不重量,凌雲曬莨廠是佛山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曬莨廠,這個招牌不能砸。”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30多年來,林雲幾乎將一生積蓄與心血,投入到傳承香雲紗的事業中。

在很多同齡人已經在家頤養天年,享受兒孫承歡膝下的時候,耄耋之年的林雲依然每天待在凌雲曬莨廠,與工人們一起,見證每一寸香雲紗的出品。林雲對香雲紗的執著,導致他陪伴老伴與子女的時間有限,這也讓他心懷愧疚。

即便如此,林雲的步伐依然堅定,“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既然我是傳承人,就有義務把它做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