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洲灣,半月天上落,臥聽書齋聲。文筆峰卓立,虎獅象把口。祥龍騰飛,丹鳳朝陽,馬港奔流。
月洲灣位於泰安縣西南部樟樺溪畔,桃花溪在村中繞了個大彎,流成“月”字,又分隔出一個沙洲而得名。方圓11平方公里,東接白露村,西與蘆秋、東淵、珞峰村交界,人傑地靈,山清水秀。
雖然光陰流逝,千年已過,但是時光卻彷彿依然定格在唐宋時期。院落、雕樑、青瓦、竹林、石橋、古寨、巖刻……
桃花溪清澈見底,酷似黃河“幾”字形玉帶環村繞轉,往復回流,依戀不捨。溪邊摩崖石刻引人深思,惹人懷想。村有兩處古建築頗負盛名,一處為張氏宗祠。年代久遠,大方堂皇,古香古色。雖不算恢宏,倒也風格別緻,讓人回味無窮。
月洲灣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李園遍地,溫泉豐富,桃花溪乾淨優美。天然清新的自然風光,原汁原味的鄉土本色,淳樸勤勞的民風。
去往姑姑家的路藍桉一直都記得,午後的小路悠長而神秘,帶著午睡半醒的慵懶,又略有浮生古木的清冷安詳。
在小路的盡頭,姑姑早已倚在門框邊等著了。
看到姑姑熟悉的身影,藍桉開心地迎上去,“姑姑——好些日子沒見到你,我可想你了……”
姑姑抱了抱藍桉,眉眼間盡是四溢的和藹,“桉桉現在越長越漂亮了,快進屋……”
入了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的鵝卵石子鋪就成甬道。院子裡有大株梨花木兼著芭蕉。院牆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藍桉一進到裡屋,便看到了擺放在大廳中央的繡架,藍桉對姑姑撒嬌說,“姑,我想看您刺繡……”
“好嘞……”年已55歲的繡娘藍香葉便笑盈盈地坐在繡架前,帶著老花眼鏡,神情專注,兩手一上一下在繡布上靈活地配合著,小小的繡花針快速上下穿梭,栩栩如生的鮮花在她手下漸漸綻放……
“這是牡丹——國色天香、花中王者……”藍桉驚喜地感嘆道。
湊近看時,只見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綽約在陽光下開放,縱情的吸收陽光的撫愛,光彩奪目。繡圖上的陽光又好像不是徑直照射,彷彿是瀰漫在光霧裡一般,迷離地散發出瑰麗的美感。
“太美了……姑姑,我也想學蘇繡。”藍桉撒嬌地說。
藍香葉沉吟片刻,“我可以教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堅持下來。蘇繡是一門特細的活,都是繡娘一針線一針線勾勒出來的,沒有一點可以投機取巧的手法。這種純手工的工藝品是一門能靜下心來,修生養性的活兒。我先教你劈線吧。”
藍桉很疑惑地問,“什麼是劈線?”
藍香葉繼續娓娓道來,“劈線是蘇繡中最絕的活。就是將一根花線按絲分縷分成二股,四股,八股……蘇繡繡面的優質和粗劣,與劈線技巧十分相關。線劈得均勻,排針就平,線光就亮。反之,就要影響繡面效果。”
香葉說著便展示了劈線的絕活:先用拇指與食指捏住花線的一頭,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食指把線往向一勒,把線反轉退松,接著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線的兩頭,將線繃挺,用無名指把線絨輕輕挑開,按繡物所需要的粗細,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動作輕巧、嫻熟、靈動,令藍桉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