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作用,雜草也是。草紮根土壤,會使土壤疏鬆,而死亡腐爛後,又會肥沃土壤,繁殖蚯蚓和鼠類。
故莊老漢採用“兩次翻耕”方式進行種植。第一次翻,留15天,等草種子發芽,長出小草。15天后,二次翻耕,將發過芽的雜草埋于田中,讓微生菌分解。這樣土壤肥力就增強了。
莊老漢種田不用化肥,也不用任何人畜肥。不施肥,並不是對土地不投入。而是稻子以稻杆,蔬果以野草、落葉自然發酵分解變成綠肥,來恢復土壤活力和疏鬆土壤。
不打藥可以找回大自然本真的生物鏈。田間有草,蟲子吃草,益蟲平衡害蟲,水稻平衡雜草,實現土壤、種子、植物、昆蟲、微生物菌等多元生態的和諧共處。
這樣的種法,卻引來一片嘲笑。
農民說:“他是腦殼進水了。”
專家說:“用野路子種野稻子,扯淡。”
連莊老漢的岳父都說:“你完全是不務正業。”
但莊老漢說:“再牛逼的科學也幹不過大自然。”
起初莊老漢的稻田裡蟲子悠哉爬行,稻子不但黃不拉幾,還又矮又小。最後的收成,畝產只有兩三百斤。
前三年一片幸災樂禍聲,“就說他種不出好稻子,應驗了吧!”
但莊老漢沒有放棄,他相信大自然的力量。
2012年夏天,狂風肆虐。周邊農民種的水稻,倒伏一片。只有莊老漢種的水稻,悠然挺立。
沒有人工施的表面肥,稻子生長想要吸取營養,就必須強力紮根,根扎深了,抗伏倒能力也就強了。
2014年,蟲害橫行。農戶中的稻子病害成災,但莊老漢的稻子一片繁茂。儘管偶爾長了蟲子,但是隻要有螞蟻、鳥類、青蛙、螳螂,蟲子會一隻不見,真是一物降一物。
而三年間,水稻畝產量也增至五六百斤。
“怪了個去,老莊種的水稻‘成精’了!”從此以後,周圍的村民都喊他莊稼通。
摸索幾年下來,莊老漢幡然悟道:農業的本質是一個關乎老百姓生老病死的行業,具備天生的社會屬性,而不是商業屬性。做農業只能遵道而行,切不可背道而馳。農業的道,就是迴歸到它的本來自然屬性。
耕者也是食者。透過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構建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類的繁衍生息應該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之所謂道法自然。
聽完了莊老漢的故事,振平心生欽佩,“果然人是要有夢想的,不能為了賺錢而賺錢,如果生活只是為了賺錢,那你註定賺不到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