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55章 莊子的道德與人德(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章 莊子的道德與人德(二) (2 / 2)

這是一種如何高的境界?

如果我們站在現實社會學人的範疇上看待人生,是永遠也達不到這個境界的。

如果我們有這樣地人生境界,用於現實生活中,我們將是多麼地豁達?我們還會與人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嗎?還會追逐名利嗎?還會追逐身外之物嗎?

在第一個故事裡,也就是接下來,孔子說了一句相當重要地話。如果我們懂了這句話,我們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請看原文:

常季曰:“何謂也?”

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常季追問,孔子就作出回答。然後!常季再問,孔子再作出延伸解讀,然後第一個故事結束。

在上面的摘錄中,這句話至關重要: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認為自己就是自己不同於他人的人,我是一個獨立的人。這樣的人,他們看待事物的方法就不同。因此!即使肝與膽是人體內相鄰的兩個器官,他們認為:肝就是肝,膽就是膽。明明是兩個相鄰的器官,結果就變得好像楚國與越國那樣遙遠了。

認為自己不僅僅是自己,還是某個整體中的一分子的人,他們看待事物的方法就不同。在他們看來,人與萬物一樣,都只是天地間的一分子。人和萬物就跟肝和膽一樣,肝和膽都只是人體內的一分子。而人和萬物,都只是天地間的一分子。

如果我們再引申到現實中來解讀,可以這樣來理解:我們要是站在社會學、站在人與現實社會關係的角度上看待人生,我們的人生境界就小,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目光短淺。

如果我們把自己、人類放到人、人類與宇宙的關係,認清人的本質,認清人的來源,知道人最終為什麼而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那麼!我們的目光是不是遠一些呢?境界高一些呢?

這大概就是莊子要說的“道”德與“人”德吧?

這大概就是莊子寫《德充符》的用意。

或者!說是後世大能把莊子的文章聚合到《德充符》這篇文章中的用意。

我們要用什麼德來處世?

文章告訴我們:要用道德來處世,不能用人德來處世而排斥道德!用人德處世,我們的境界就小了,道德與人德的差距差到海里去了。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