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公元724年,唐玄宗天寶元年二月,莊子受到皇封,被封為“南華真人”。也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宋徽宗時,又被封為“微妙元通真君”。
所著《莊子》一書,也被詔稱為《南華真經》。
後世評價摘錄:
荀子:“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注:由此看來?荀子沒有讀懂《莊子》。)
司馬遷(漢):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萬古高風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誰能造入公牆裡,如上江邊望月樓。”
白居易(唐):莊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讀(莊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詩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庭下早知閒木索,坐間遙想御絲桐。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題蒙城清燕堂》)
蘇軾(宋):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何為數論量,死生反大事?乃知無言者,莫得窺其際。身沒名不傳,此中有高士。(《讀(莊子)》)
金聖嘆(清):認定為“天下奇書。”
郭沫若:秦漢以來的每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魯迅與莊子》)
魯迅: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聞一多:“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李澤厚:“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
胡文英:莊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莊子獨見》)
老莊哲學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地,無論學派之間如何爭鬥,如何打壓,都無法讓老莊哲學思想消失。相反!越是打壓人們越是覺得老莊哲學思想是真理。
特別是當亂世來臨的時候,信仰老莊哲學的人就越多。特別是當人生失意的時候,撿起老莊哲學一讀,才知道:這才是真正地人生哲學。
可遺憾地是!大多數人都是一知半解,沒有全盤領悟老莊哲學精髓。
歸納其主要原因是:被歷代的學術奸細故意曲解了老莊哲學思想,誤導了後人。因為!解讀老莊哲學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參考前人解讀的文章,結果!被學術奸細誤導後,自然而然就錯誤地理解了。
所以!從西漢之後,從儒家學說佔領市場後,就很少有人能夠正確、全面地解讀老莊哲學了。
還有一個不敢正確解讀老莊哲學的原因:害怕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