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15章 道家的生死觀(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章 道家的生死觀(一) (1 / 2)

看了好多關於解讀《莊子》的書,現好多前輩們對道家生死觀的解讀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其根源在哪裡呢?

分析一下,現:主要根源還是因為他們對道沒有理解!

對道家的道沒有理解,或者不接受“道”,那麼!他們就無法正確解讀《莊子》,解讀道家、解讀道家的生死觀!

也有很多學者,只能證明他們讀了許多書而已,只能證明他們的記憶力很好,能夠引經據典!他們的著作說來說去最後還是一筆糊塗賬,讓讀者有那種雲裡霧裡的感覺,最後!沒有解讀出什麼,只是證明作者讀了許多書,認為作者“知識淵博”。

在莊子的《齊物論》裡,就有對生死的闡述。

看了好多解讀《齊物論》的書,都認為莊子的生死觀是“齊生死”。如果單單從單篇《齊物論》來看,好像是那麼回事,莊子是在講“齊生死”、“齊萬物”,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但也不盡然!齊生死、齊萬物,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只是文章中的一段,只是用來解釋給讀者聽的,舉例說明,讓你聽懂,而不是整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莊子齊生死、齊萬物、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的用意是要告訴我們,要站在道的角度、高度上看待事物,看待宇宙,看待人類的來源。

當我們明白人類的來源和人類的最後歸宿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待人生。看待人類生活,看待現實生活,我們的人生觀是不是有所改變?我們會不會因此而改變過去錯誤地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呢?

當我們都不知道人類的來源和人類的最後歸宿,當我們的認知,對人類世界、宇宙的認知還停留在宗教階段的時候,我們就無法真正地瞭解宇宙世界和人類的來源。

我們都不知道人類的來源和最後的歸宿,以及我們都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的階段,我們的人生就是糊塗人生。

正如《齊物論》中所說的那樣,世人大多數是影子人生,是別人的影子,是祖輩們的影子。別人怎麼生活他們就怎麼生活,別人是怎樣地人生,他們就是怎樣地人生,重複昨天的故事而已,重複祖輩們的生活而已。

在這裡!並不是抨擊宗教或者是詆譭宗教。宗教只是人類走向文明程序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人類對世界宇宙認知的一種。

因為!唯物辯論地認知宇宙世界,才是正確地。用唯心的方法來認知宇宙世界,是不科學的。

道家認為,這個宇宙世界是進化而來的。人與地球上的萬物一樣,也是進化而來的。地球和日月星空,也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部分,也是進化而來的。

到底是怎麼進化而來的,我們無法探究。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最近的進化過程來推演,從而判斷出:這個世界是進化而來的。

道家認為,人類與地球上的萬物一樣,都只是天地間的一種物種。因天地的作用而生,也因天地的作用消失而滅亡。人類與地球上的萬物一樣,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當地球上不再適應人類生存了,人類就跟其他物種一樣,也會滅絕、消失。

這種推斷並不是妖言惑眾或者是蠱惑人心,擾亂社會,而是!人類必然正視的問題。地球上的其他物種的滅絕,並不完全是因為相互間的殘殺,而是!環境的不適宜。

我們為什麼要害怕死亡呢?

我們又為什麼貪戀生活呢?

我們人類為什麼會貪生怕死呢?

人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又為什麼還那麼地忌諱人類將來的命運呢?

我們自己都無法保證自己不死,又為什麼那麼地忌諱別人去說人類的將來命運呢?我們為什麼不敢去面對人類將來的命運呢?

分析一下,我們會現:

因為!我們賦予了未來許多美好地夢想、願意。我們雖然死了,可我們還有兒孫後代。我們雖然死了,我們的夢想、願意還有我們的兒孫去實現。

所以!不許你說“人類是一個適時而生的物種,人類早晚是要滅亡的,跟其他物種一種,要滅亡的。”你要是說這樣地話?你就是在詛咒我們,詛咒我們的兒孫!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就有了“不死”的傳說!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多數人不敢面對那個可能要生的現實。儘管!那個現實還不知道在我們兒孫後代哪一代生,也許萬萬年還不止!可有“智者”就操心起萬萬年以後子孫的事了,關心著萬萬年以後子孫們的生活了。

要說誰是智者?恐怕他們才是智者!他們操心起萬代子代的幸福生活了,這樣地智者,他們的生活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地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