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的《齊物論》篇裡,莊子提到了“成心”這個詞。成心這個詞非常重要,正確認識它,對我們的修為是大有稗益的。
那麼?什麼叫成心呢?
成心其實就是成見!
成見是最通俗地解釋,容易讓人理解的解釋。
不過!用成見來理解的話,往往讓人與固執、保守,古板等等詞語聯絡起來。
成見通常是指一個成年人對世界形成了一種固有的、自己的認知方式、認知理論。而莊子的成心,不僅僅是指某個人的成見,而是指所有人共同擁有的“成見”!
那麼?所有人、人類所擁有的“成見”是什麼呢?
文化!經驗!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成見”!
為什麼說“文化”、“經驗”是我們所有人的“成見”呢?
因為!我們自從出生下來後,就接受了父母、長輩、身邊人的教育,讓我們因此有了“成見”,有了“成心”。我們因此就認為:應該這樣去認識世界,去與周圍的人相處等等。
我們認同了父母長輩、周圍人、老師的認為,我們接受了教育。
所以!莊子的“成心”是指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教育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而形成了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方式,這就是成心!
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周圍人的教育、影響而形成了自己獨特地人格、獨特地認知方式,這就是莊子所說的“成心”。
莊子的成心,主要還是指對人生認知方面的成心。
在莊子的《齊物論》中,有這樣地一段話是來寫成心和成心的危害的。
原文如下: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這一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一般人都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或者是別人的處世方法,來與人相處、與社會相處,與大自然中的萬物相處。
自己以往的經驗、別人的經驗,就是我們的老師!
這個老師就叫“成心”,也可以說它是成見或者是偏見!成心、成見或者叫偏見,它都是我們心中的一種固定地判斷事物的標準,並且認為是正確的!
我們誰都有這樣地一個老師!我們都喜歡用一種固定地判斷事物的標準來判斷事物,並且認為是正確的!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地老師呢?
我們為什麼會有成心呢?
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地!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給予了我們同樣地感受。我們就接受了教育、認同了別人的經驗,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見解!這就是成心或者說是成見的來源!
愚昧的人也會跟我們一樣,有成心嗎?答案是肯定地:有!我們所有人都有成心、成見!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這樣地老師。
所以!往往在某件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我們就有了判斷,就有了猜測,就有了對策。我們假想出某件事,然後!對其進行判斷、分析、猜測等等。然後!就有了應對之策。
挑逗防衛或者先假想出敵人的存在,然後去進行打擊、報復那個假想出來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