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你太不會用大了。我給你講一個故事,你聽好了。
宋國有個人善於製作防止手凍裂的藥,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藥方。這個宋國人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家世世代代靠這種藥從事漂洗絲絮,一年所得不過數金;現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請大家答應我賣掉它。”
這個客人買到藥方,就去遊說吳王。
那時正逢越國有難,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侯來獎賞他。
同樣是一帖防止手凍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會用於漂洗絲絮,這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同啊。
現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麼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可見你的心地過於淺陋狹隘了!
莊子不但反駁了惠施,還反過來嘲笑惠施太不會用“大”。
其實!這一段不只是不會用大。而是!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正確了,我們就可以在任何環境下尋找到合適地生存方式,在現實生活中游刃有餘,活得逍遙自在。
其實!莊子並不是講“遊世”,教導別人“混時混日子”。
在第二段對話中,惠施譏諷、嘲笑莊子講的道學“無用”,對世人和自己都沒有用。要是有用的話,莊子的生活就不是那麼困苦了,人民的生活也不是那麼困苦了。
惠施說:“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翻譯成白話文大概意思是:“我有一棵大樹,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樹幹上有許多贅瘤,不合繩墨,它那枝權彎彎曲曲,不合規矩。它長在路邊,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現在你說的那段話,大而沒有用,大家都不相信。”
莊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屈身伏在那裡,等待捕捉來來往往的小動物;它捉小動物時東跳西躍,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陷阱,就死在網中。
再看那犛牛,它大如天邊的雲;這可以說夠大的了,但是卻不能捕鼠。
現在你有一棵大樹,擔憂它沒有用處,為什麼不把它種在沒有用處的荒漠之中,那裡廣闊無邊,你隨意地徘徊在它的旁邊,逍遙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
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這種沒有用的大樹不會遭到斧頭的砍伐,生長在這裡更是沒有什麼東西會傷害它。它雖然沒有什麼用處,可它也沒有什麼困苦啊?
莊子把惠施的小聰明,東奔西走去各國遊說比如成了東蹦西跳的野貓和黃鼠狼。而他自己的“無用”,就跟那棵種在沒有用處的荒漠之中的無用之樹,至少可以免除了“困苦”,自由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