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地謀臣才是好謀臣,他不僅為本王出謀劃策,還照顧了本王的面子。嗯!本王喜歡!那些喜歡賣弄的人,儘管有才,但本王不喜歡!
經過手下謀臣們一番商議,最後由齊桓公拍板,在都城開辦大講堂,許以重金,邀請天下才子、名士前去講學。這個還沒有開辦的大學堂,就是後來的“稷下學宮”。
由此可見,歷史上的這個齊桓公雖然背了殺兄篡位的臭名,可還是有一定地管理才能和見識。要是沒有見識的話,謀士們出了再好的點子他也不會採納!
歷史上的稷下學宮,是齊桓公留給兒子後來的齊威王最好地一筆財產,也為齊國將來的強盛,威王盛世打下了基礎。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吸引來了諸子百家中的各個學派,其主要學派有:道、儒、法、名、兵、農、陰陽等。就連被人不齒的計謀家,也有代表人物去了。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著名才子多達千人,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慎到、申不害、尹文、荀子等。荀子曾經三次擔任過學宮之長。
惠施、宋鈃也都去過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的開辦,讓諸子百家有了一個由官方主持的論壇。結束了私下爭辯而引發的私鬥、學派之間恩怨仇殺的歷史,真正進入百家爭鳴時期。
稷下學宮時期,各個諸侯國都秘密派遣官員、學者前往,在稷下學宮中招攬人才。
稷下學宮的才子,無論你的學術派別、思想觀點、政治傾向,以及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你的年齡大小,資歷等如何,都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可以相互之間無何止的辯論,直到一方認輸為止。
莊子後來遊歷天下的時候,也去過稷下學宮。不過!他並沒有呆多長時間,就離開了。其一!因為師父楊朱的原因,齊威王不待見他。其二!淳于髡在齊國做官,經常出現在稷下學宮。其三!在某些人的造謠下,世人都認為莊子認賊作父,加上嫉妒莊子的才能、懼怕莊子的武功,都有意無意地躲著他。
還有!在稷下學宮,莊子與孟子巧遇,孟子正在背後罵楊朱是“禽獸”,他與孟子吵了一架。
多種原因在一起,所以!莊子並沒有在稷下學宮多停留。再則!此時的莊子已經沒有做官的想法了。他只想遊歷天下,看看大周天下的全貌,瞭解人民的疾苦,拯救人民的心靈。
治世之才是小才,治心之才才是大才!
他是一個學習治心術的人,見解不同,與治世之才不是一個隊伍中的人。
宋國司城子罕成功地“戴氏取宋”,奪得宋國的政權,準備重新振作宋國,可此時墨家已經散了,道家也從宋國撤離,留在宋國的只剩下那些任人奴役的奴隸和順民,其中已經少有人才了。
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都逃離了宋國,大多數人逃往楚國定居。他們知道,宋國早晚是要滅亡的。如果不早點逃走,早晚會被拉去戰場送命。家人也將在戰爭的殘酷下死去,連一個後代都不會留下。
等到宋國君王想重新振作的時候,宋國已經岌岌可危了。人才沒有,人口越來越少。留下來的除了奴隸就是那些還要靠國家力量來照顧的老弱病殘婦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