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又用了三天時間講人、人類的命運。
他認為:人總歸是要死的,誰也無法迴避!在他的預言中,他還認為!人類的命運跟其他動物、植物的命運一樣,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
講臺下,一片驚慌!
他的“死亡論”剛剛出口,就嚇倒了不少人。
不知道為什麼?人們都害怕死亡,儘管死亡無法迴避,儘管生不如死,可人們都願意“好死不如賴活”。
講臺下,人山人海。山坡上,人頭攢動。
初夏的太陽照在眾人的腦門上,閃閃發光。
人群中,有兩個小腦袋誰也沒有注意到。其中的一個小腦袋,就是從宋家鎮來的宋鈃。另外一個小腦袋,就是後來的名家鼻祖惠施。
宋鈃離開堂兄公子宋轍的家,來到蒙縣墨家分壇,尋找自己的師長。惠施也被公子宋轍趕了出來,來到這裡。
不過?兩人都瞧不起莊周,認為莊周認賊作父,沒有來找莊周。
見大家恐慌,沒有辦法!楊朱又用了三天時間,來講人為什麼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把眾人從死亡的陰影中拉了起來。
其實!生命只是一個過程,一個短暫地過程,卻也是非常美好和難得的過程。因為!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機會。比起那麼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和某些動物,人的生命就是長壽了,一個人最起碼能活幾十年。
人的一生包含著眾多內容的,從孕育在母親的肚子裡,到一個初生嬰兒,再到童年、少年,成年、婚配、孕育子女、安享暮年,會發生多少讓人難忘的事情,怎麼能說人生沒有意義呢?
經過這些天的聽講,莊周都明白了許多。師父楊朱說的比師公禽滑釐說的具體詳細多了,也都是實實在在地道理。師父楊朱讓他明白了人都是要死的道理,接受了人都是要死的現實!
在師父的講解下,他特別地渴望自己長大,去經歷一次完整地人生,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嚮往著屬於自己的那一段精彩人生。
在楊朱的講解下,人們都覺得人生是美好地。人生雖然短暫,但活著比什麼都好,又一個個貪戀生活了。從怕死到認為人生沒有意義,再到認為是很人生美好地,從而貪戀生活,再而轉變為怕死了!
楊朱演講水平,由此可見一斑!也由此可見!他對道家學說理解的深邃、透徹,和駕輕就熟。
楊朱又用了三天時間,重複講解生死,講解生活是如何的美好,鞏固了大家的觀念認識,讓大家迴歸到現實中來。
接下來!他開始講解社會****的根源了。
楊朱認為:社會之亂,主要還是來源於人的貪生怕死!大家都想在有生之年,享受人生。從而!忽略了別人、不顧及別人的生活和感受。
將心比心!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地想法、願望,那就是“都想好好地活著,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所以!當別人只顧自己享樂、感受而不顧及你的時候,當你只顧及自己享樂、感受而不顧及別人的時候;當你影響了別人生存的時候,當別人影響了你生存的時候,矛盾就出現了,社會就亂了。大家都是為了生存、享樂,所以!就爭鬥起來了。
你不讓我好活,我就讓你好不到哪裡去,我就讓你死!社會亂之根源,就這麼簡單!
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