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莊周之後,道家學說又經過多次裂變,出現了多個分支。分支的出現混淆視聽,又讓不少後學者誤解了道家。讓正統道家的地位,在歷史長河中起伏不定!
不過!正統道家的地位,始終保持著一席之地!在歷代道家傳人中,還是不乏有能正確解讀者,由他們來維護著正統道家的地位。
只可惜!這兩個歷史人物都是因為奸細的出現,而毀了他們的歷史功名。
開壇第一天,先是墨家禽滑釐的懺悔,接著是道家楊朱的懺悔。接下來,禽滑釐又具體分析了自己的錯誤,和墨家的現狀,談了一下墨家將來的走向。再接下來,楊朱也具體分析了自己的錯誤,和道家的現狀,也談了一下道家將來的走向。
下午!禽滑釐與楊朱兩人分別接受天下才子們的提問。
第二天,禽滑釐才開始正式講解墨家學說,糾正曾經曲解的部分,主要講解了墨家學說中的《非攻》。
墨家學說有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墨家認為,要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十大主張中最適合的方案。如國家昏亂,就選用尚賢、尚同;國家貧弱,就選用節用、節葬;等等。
兼愛:墨家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天志:所謂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愛民,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
尚賢:要求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家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節用: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
節葬:墨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家要求墨家弟子在這方面要身體力行。
非樂:墨子極其反對音樂,他認為音樂雖然動聽,但是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大臣處理政務,上不合聖王行事的原則,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對音樂。
非命:墨家認為:要認得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只要透過人的積極努力,就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標。
墨家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眾愚樸之人”。墨子看到這種思想對人的創造力的消磨與損傷,所以提出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