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何愛一河,不愛天下百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何愛一河,不愛天下百姓 (2 / 3)

古代的施工技術,有很多問題。

山東一帶,幾乎成為閘河就不用說了。即便是南邊的運河,也需要多方補水,才能順利的讓船隻航行到京師去。

抬高洪澤湖水位,也是為運河補水的一個方式。

只要建都在北京,京杭大運河就是一條生命線。根本不可能不管,甚至其戰略重要性,要在兩淮百姓之上。

兩淮百姓即便是著了災,還能安撫下去。但是一旦京師斷了糧,朝廷可就維持不下去了。

所以,幾乎所有治河之臣,都知道一個潛規則。

黃河固然重要,但是運河的重要性,還在黃河之上。而兩方水脈相連,形成一個複雜的水系系統。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軒敢肯定,潘季馴所有的方案,決計不是最好的方案,而是在這種情況下的折中考慮。

張軒不能將潘季馴復起於地下。但是卻也要大夏治水之臣。放開思想來搞。

他從張家玉的話語之中,就知道張家玉所想的治水方略,不過是將這裡恢復原狀而來,將洪澤湖南邊的高家堰,再次修建起來,甚至重修運河。

張家玉躬身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張軒說道:“明成祖建都北京,這運河就成為了大明的龍脈所在,而今國朝北伐,這一條運河,卻沒有怎麼用。”

“這是國朝海運技術,遠在前朝之上。”

“故而這大運河雖然好,但是到了本朝,就算壽終正寢了。”

“朕何愛一河而不愛天下百姓。從此南北糧綱轉運,全部走海道,乃是本朝定製,敢再言掘運河者,斬。”

“既然這運河不用了,朕想看到的,乃是黃河,淮河,長江,各行其事。”

“兩淮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束水攻沙是要的,但是蓄清刷黃,卻不用了。”

張家玉說道:“陛下愛民之心,定能感動上蒼,只是如此一來,治河的國策就要變了。臣也想過令淮河與黃河分離,只是水形利下,陛下既然沒有重修運河之心,不如就此河道,令黃河入洪澤湖與淮河聚集,然後從洪澤湖順著運河舊道,直通長江入海。”

“臣已經查過,黃河入海故道,只是淺淺一道水。想讓黃河就此入海,要下大工夫了。”

張軒聽了,心中也明白。

不管束水攻沙之法,再怎麼厲害,但是也不可能完全的解決黃河沙多的問題,越往下游,河道積累的泥沙就越多。

本來洪澤湖湖底的位置,就比黃河河道的位置,低上不少,之前是因為洪澤湖水多,故而黃河不會灌入洪澤湖。

但是而今洪澤湖水位一洩千里,黃河水自然找更低的地方流。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