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下面出現的一些文字頗和張軒心思。就是黃宗羲所言的分科之事,在太學之中分科而教,甚至有一分野心。
其中很清楚的寫著一科。就是軍事,也就是說
。他們想將軍事一事也併到太學之中。
張軒再聯絡到之前的勳貴弟子入學,心中暗暗一笑道:“這就是想將朕的講武堂給吞了。”
張軒很早就給羅玉龍上奏,開始軍事學校,也就是這講武堂。
這只是南京之變,什麼都過去了。
不過,張軒軍中的教育體系一直都有,不過並沒有獨立出來而已,故而張軒一到南京,就籌謀這一件事情。
而南京講武堂早就弄好了。
張軒偶爾也抽出時間去上一堂課,不過一般由樞密院掌管。就是袁時中掌管。
甚至高元爵此刻就在講武堂之中。
張軒對講武堂的看重,是一個人都能看明白的。所以黃宗羲想將講武堂併入太學之中,讓這些武夫受到士大夫的薰陶,也是必然的。
只是張軒怎麼肯如此。
文官與武將之間,還是保持一點距離好。將來即便是太學成為大夏的最高學府,講武堂,或者說是軍事學院也不能有什麼影響力。
不過,有一個念頭,張軒心中越想越深,隨即派人將羅玉嬌請過來,對羅玉嬌說道:“娘子,安兒年紀也不小了,我想讓安兒讀書。”
羅玉嬌心中心中也有一些擔心,擔心安兒太小,擔心讀書太苦,但她也是明白事理的。縱然擔心安兒太小,也不可能不讓安兒讀書,說道:“也是時間給安兒請一個師傅了。”
“不。”張軒說道:“我不準備讓安兒在宮中讀書,而準備讓安兒在宮外上學。”
“什麼?”羅玉嬌說道:“這如何是好?張郎你只有這一個兒子,萬一出了什麼好歹。我們夫婦兩該如何是好啊?”
“沒事的。”張軒說道:“雖然在宮外,其實就在宮牆邊上,我命人開一角門,可以進入,安兒也就不用出宮了。我這樣做也是為了安兒好。”
“將來他是大夏的皇帝,手中沒有心腹怎麼能成。而什麼心腹都比不上從小培養出來的。”
“我準備將勳貴弟子與一些殉難將領的子嗣聚攏在一起,陪安兒讀書,這些人就是安兒將來羽林孤兒。”
羅玉嬌聽了之後,她也不是不明理的事情,他細細想來,也知道這樣對安兒好,羅玉嬌雖然擔心,但也點頭答應下來了。
張軒見此心中方才鬆了一口氣。
但是有宮中有關係的事情,張軒都要羅玉嬌點頭之後,方才能繼續下去。
既然羅玉嬌點頭了,張軒立即召見黃宗羲與方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