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的,但是漢朝中央為削弱諸侯王的權利,就將任命王國相的權利都受攏到了朝廷。
與今日張軒的舉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想來張軒派出的使節,決計不僅僅是使節。
具體有多少權利,就要看大夏的實力與影響了。
張軒說道:“正是。”
“只是如此一來,願意稱臣的人國家就不多了。”文安之說道。權力之爭向來殘酷之極,水也不願意為自己請一個太上皇來。
恐怕張軒這個政策頒佈開後,願意為大夏臣屬的國家,不會太多。甚至沒有幾個。
張軒說道:“無所謂。本來就沒有指望他們。安南三家是決計要納入朝廷勢力範圍,其餘就隨意了。不過,即便不來朝貢,但是貿易卻也可以自由來往。”
將來的事情,自然是將來來說。
張軒只需穩住安南就行了。
張軒確定了這一個政策之後,文安之只能去執行,他本以為願意朝貢的國家,僅僅安南三家而已。禮部這邊已經準備以黎氏對抗天朝為名,廢除黎氏,分安南為二國,一土司,莫氏直接隸屬於廣西土司。
這個規劃,想來落實,還需要一段時間。
安南三國被大夏力量牽制住,不得不俯首稱臣,不敢明著反對。暗地裡一些波折就不好說了。
除卻安南這邊之我,琉球也稱臣,甚至琉球尚家根本不想僅僅是稱臣,而是想要獻土。不在海外小島,而當中國士大夫。
不過,也不怪尚氏,琉球根本就是彈丸之地,恐怕連大股海盜都無法抵禦,更何況日本國內的混戰,其實也影響到了琉球,最少很多倭寇都有霸佔琉球之意。
至於是真倭寇,還是日本西南大名私下的行動,尚氏心中有數,自然覺得琉球島是危難之地,再加想琉球島上的百姓,大多是洪武年間過去的福建三十六姓。尚氏更是想將這琉球基業換一頂官帽子。
這對誰都有好處。
只是這樣卻是不行的,一來文安之雖然對北伐比較支撐,畢竟是統一天下。但是對張軒屢屢對海外動兵的架勢,卻有些擔心。擔心張軒好大喜功。
其二,就是影響不好,琉球雖然小,不及中原一縣,但還是一個國家,這邊琉球說獻土,但是在外人看來,未必會這樣想。
所以時機不對。只能先按住了。
對於琉球有這樣的想法,文安之還是瞭解的,但是看到朝鮮了,卻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朝鮮居然願意稱臣,讓朝廷派出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