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四方使節二
張軒說道:“在朕看來,這才是令四方輕中國。當初滿刺加作為大明藩屬,為西人所滅而不能救。簡直是威嚴掃地。”
“朕不慕虛名,唯一在乎實際。故而本朝外交之道,要名實合一。”
文安之一聽這話,就知道張軒心中已經有計較了。已經不知道,多少次了,張軒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沒有別人說話的份了。
但是文安之職責所在,外交這部分許可權,被張軒劃到了禮部之中。或者說原本就是禮部與其他部門平分的,張軒精簡之下,暫且讓禮部承擔。
畢竟而今人手還不是太夠的。
“陛下的意思是”文安之問道。
張軒說道:“凡是遠道而來,皆以敵體待之。”
“陛下寬仁如此,似乎有些都妄自菲薄了。”文安之一邊心中思量,一邊想辦法勸說張軒。畢竟自古以來,儒家都喜歡懷歸遠人的把戲。
張軒說道:“不過,故宋之策而已,而且而今有一個大難題,就是荷蘭人。請問文大人,以朝貢安排,則置荷蘭人於何地?”
文安之一時間有些語塞。
兩宋雖然是弱宋,但是似乎正因為有遼國在,在對外國關係之中,很少有稱臣,有幾個國家保持這敵體,遼,西夏,日本,等等。
或許是因為國力所至,不過讓張軒拿過來用。
很多故紙堆之中的東西,不過是各說各的,文安之對此還有話說。但是荷蘭人的問題一說出來,文安之一時間也覺得難辦。
在大明朝廷主導的朝貢關係之中,根本沒有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這些人的位置,為了能夠貿易。他們不介意向朝廷低一下頭,但是在實際利益上,定然是寸步不讓的。這樣名不負實,根本是自欺欺人的態度,張軒決計不會做的。
“安南那邊如何處置?”文安之說道:“莫氏手中的煤礦,可是重中之重,難道就次讓給莫氏。”
張軒說道:“自然不是,朕不是宋襄公。”
簡直是笑話,張軒又怎麼會將吃到嘴裡的肉給吐出來,即便是他想吐出來,莫氏也不敢要。
“朕不過是不慕虛名而已,但凡稱臣之國,朕必置使節駐其京師,保持與朝廷的聯絡,一旦朝廷要用的時候,各國必須出兵。”
文安之一聽,說道:“陛下用漢之諸侯國之制。”
漢朝的諸侯王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