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國債
張軒所想的就是國債。
其實張軒也知道,這一次徵臺之戰,所耗費錢糧並不多,畢竟大戰都是在海上的,主要打的是鄭氏的家底。
朝廷湊出一些,鄭氏出一些,大抵是夠的。
財政困難是困難,但是也不至於一點錢也弄不出來,畢竟張軒手握南方數省大權,在很多時候,權力是能夠變現為金錢的。
但是張軒所想的比其他人深一層。
而今徵臺之戰,註定是一場區域性戰爭。咬咬牙就能解決了,但是將來北伐,卻是一個人無敵洞。
張軒覺得,最好能一次功成。因為無數歷史教訓說明,北伐之事,第一次成不了,想來想成功就不大容易了。
所以張軒決定,不北伐則已,一北伐,就當成決戰來打。一旦開戰。不管打成什麼樣子。如果能勝利,一切順利,再好不過了。
但是如果不順利,那麼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都要打下去。因為一旦鬆了這口氣,再想鼓起勁來北伐,最少要十幾年時間來休養生息。
但是人生有幾個十幾年,張軒現在年富力強,想要北伐也在數年之後。北伐也要打幾年,也就是如果有第二次北伐的機會,也就在三十年後了。
三十年,是張軒不敢想的時間維度。
甚至張軒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三十年,即便是他能活上三十年,三十年後,他就是一個六旬老翁了,難道還真如此日以繼夜的做事嗎?如此難道將北伐的重任交給張安這個小孩子嗎?
所以,他早已翻來覆去的想過了。
北伐,對張軒來說機會只有一次。幾乎是唯一一次了。
任何準備都到萬無一失。
軍事上的準備就不用說了,張軒一直在準備。張軒更擔心的是財政上的問題。
打仗打的是錢,但是一場北伐大戰,需要多少錢,最少幾千萬兩銀子。甚至上億,乃至於幾億兩。
特別是大部分軍隊都換了火器,在消耗上,比冷兵器部隊消耗更大。
軍費開支,撫卹,安撫北方百姓,無數開支名目在張軒心中打轉。這一段時間,張軒一直關注戶部工作,恨不得代替姚啟聖作為戶部尚書。就是為了徹底瞭解朝廷的家底。
這讓他明白一件事情。朝廷的收入雖然不少,但是很多開支是固定的,即便是張軒理財手段高明,每年能結餘數百萬兩,就已經是相當高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