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表白(中)
顧致城是個粗人,不像靳文一路上學軍.校畢業之後進入大隊。他有知識有謀略有理想有抱負,對他特別佩服與信任的戰友。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過幾天我媽生日。按她的性子,肯定會過去。到時候我就把話說明白!”顧致城堅定的點頭,他不懂得什麼心理。但他明白,張翠蓮是一個脆弱的小丫頭。如果自己不主動表明了,她一定會胡思亂想二人的關係。
這條戰線拉得越長,對彼此的感情越不利。就算將來兩個人結婚了,這段拖沓磨嘰的日子也會容易被她嫁接在別的女人身上。
張翠蓮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日子很快就要到來,此時她正忙著新的稿子。
與她之前設想的一樣,在這個時代寫臺灣式言情小說。很多出版社都不願意出版,孫耀成建議張翠蓮先試試水。給那邊比較成熟的出版社投稿,這邊接著寫她擅長的故事。
剛開學沒幾天,張翠軍就來找張翠蓮。告訴她姥爺去世了,家裡面要她回家奔喪。
張翠蓮算了算日子,似乎上一世姥爺也是這個時候沒的。張翠蓮收拾了一下,與同學打了個招呼去了老師那裡請了假。
姐弟二人先是回到了家,到了家裡邵華似乎登了許久。張廣福還對張翠蓮的忤逆生氣,連看都懶得看一眼張翠蓮。
“下午咱們一起坐客車去呂屯,你換身肅靜的衣服吧!”邵華表情很平靜,倒也沒什麼特別悲傷的樣子。
一家四口做了一個小時的小巴,到了呂屯直奔姥姥家。
遠遠地張翠蓮就能看見姥姥家大門上掛著白色紙條做成的歲頭紙,歲頭紙上有一個豁口代表著夫妻二人有一個人去世了。大舅舅迎出門,腰上扎著白孝放在左邊。代表著亡人是男,也就是張翠蓮的姥爺。
進了院子一地孝子賢孫,全都披麻戴孝。張翠蓮不認得這麼多的親戚,但也能從孝上看出區別。
直系兒女們戴著重孝,身上頭上都有。旁系親屬戴在了胳膊上,也有在腰間紮了孝帶。孫子輩的孝布上帶了一塊紅布,重孫輩的孝布上帶了一塊藍布。
院子裡搭好了靈棚,進了靈棚老爺子的棺材正衝門口。祭品、遺像、橫額、輓聯一應俱全,可見兒女們的孝順。
張翠蓮一家人木著臉由親戚們悲悲慼慼的換上了孝服,然後一家子規規矩矩的在棺材前磕頭。
大舅舅邵天生大哭著喊道:“爸!邵華一家子過來送您來了。”
邵華這才像被開啟了開關一樣,歇斯底里哀怨悽婉的哭起來。眾人將邵華扶了起來,一起走出了靈堂。
剛一出靈堂張翠蓮就聽見了一聲哀鳴,緊接著她看見四姨邵梅就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做戲一般的推開所有人。
撲通跪在大門口,然後一邊哭一邊爬著一邊陰陽頓挫的喊著:“爸呀,爸!爸啊!你怎麼就去了呢。女兒不孝啊,沒能看見您老最後一眼啊。啊啊啊啊”
她從大門口一直爬到了靈堂,而身後的四姨夫演的更是精彩絕倫。他跪在地上咣咣咣的磕了三個響頭,那聲音隔著老遠的張翠蓮都能聽見。
夫妻二人在眾人面前表演了一番悲痛欲絕的好戲。成功的讓不明真相的人們稱讚他們是孝子賢孫。
張翠蓮懶得看這群人演戲,平日裡不孝順等老人沒了才知道表現表現。四姨與四姨夫私奔結婚,孩子八九歲了才回來見父母。這些年總是以家裡頭沒錢為理由,逢年過節從來不回孃家。
上一世這兩口子如此表現,為的就是哄得老太太心軟。接了老太太回自己家過了幾天,成功的將當年借孃家四千塊錢的欠條給要了回來。
老太太厲害了一輩子,最終被自己的四女兒叨一次眼睛。所以四姨兩口子這麼費勁了演戲,就是為了趁著亂套迷惑眾人與老太太要欠條而已。
張翠蓮也不想什麼都不做,便去了廚房幫著所有的舅媽一起做飯。畢竟要守靈七天,來來往往弔唁的人也很多。管吃管住是禮數,在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差事兒的。
她接到的活倒也不累,就是不停的削土豆皮而已。土豆可以配很多菜,而且經濟又實惠。
屋裡頭與姥姥同輩的老頭老太太很多,有勸說的有安慰的有嘆息的有回憶的。人死了,大家都想著他的好。
聊著聊著自然要聊到了老太太孤單一個人,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到底誰來養的問題。
五個兒子自然不可能讓女兒養老,但這個時候四姨表現的異常的堅持。口口聲聲這些年愧對父母,如今父親沒了就想好好地照顧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