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
這麼誇張?
不過算一算,也挺正常。
別說中間還空幾天,就是天天不停的挨家吃過來,也得好幾個月呢。
“村子裡現在白日都沒幾個人,羅大伯,不如何村長爺爺說說,咱們別一家一家辦席了,咱一起辦,又省時間,又省錢糧。”閆玉提議道。
閆向恆也道:“也未必不是個法子,要是依著舊例來辦,各家拋費不少。”
不光是米糧,溫鍋總得有肉吧,菜也不能太對付,別管是土坯房還是啥房子,蓋了新房的這頓溫鍋寓意著日子紅紅火火,越過越好。
人來的越多,越熱鬧,張羅的飯食越好,得了人真心一聲贊,主家臉上才有光彩。
村子裡辦席是個大事,日子過的是好是孬,關上門看不到,卻能在吃席裡體現出來。
閆向恆說的拋費不少也是真的。
不光是主家要置辦肉菜,來吃席的人也不能空手,得添上些禮,又分關係遠近等等,送禮也分了幾等。
總之,是個很講究又很麻煩的事。
作為村子裡目前數一數二的人家,閆家要是去別人家吃席,這禮就不能太薄,反過來也是一樣,這一來一回,怎麼平衡這禮尚之往來,閆玉想想就覺得頭疼。
羅大想了想,道:“我覺得這法子不錯,可我爹和幾位村老,不是那麼容易說服。”
老人家在某些傳統上異常堅持。
未必能同意這般儉省的溫鍋。
“回頭問問大伯,嘻嘻!”閆玉狀似無意的說道。
能讓羅村長輕易退步的只有她大伯,旁的人,誰都不好使。
從實際出發,大伯也會同意這個提議。
他們村子現在是馬力全開,忙的像陀螺,團團轉。
真就不如大傢伙聚在一起,定一天,一起熱鬧熱鬧,也順便鬆快鬆快。
……
遠遠的,閆玉一行人就將口罩戴起來。
虎踞城還是老樣子。
又有了些不同。
城外的草棚多了起來,有的上面還搭了些破舊的布單,是用舊衣和舊被拼接縫製而成,樣子雖然醜,但確確實實將‘隔離’當個正經事來辦。
這個變化讓閆玉的眼睛瞬間明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