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你已經答應吸納我了?”
“合作愉快。”我站起來向艾貞子伸出手。
“不過,我還有件事要你答應。”艾貞子並沒有伸出手。
“什麼事?”
“和我一起做晚會的主持人。”
“行。”我爽快地答應了。
事實上,大學生家教服務聯絡平臺在籌備期間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關住,不知有多少大學生已經走進辦公室諮詢。
那個週末前我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徐崢平已經印好了到小學初中高中學校門口散發的宣傳單和貼在各個小區或者主要街道口的宣傳單,以及海報。
我聽從艾貞子的建議將平臺辦公室的電話接了一個分機到青春書屋。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雖然我在宣傳單和平臺工作制度上都註明了平臺服務時間(工作日11:3014:00,16:3018:00,21:0022:00,週六下午半天,週日全天),但是,不免有許多家長會在規定的時間之外和平臺聯絡。
這個時候一直守在書店裡的儲火玉就可以幫忙接電話,和家長溝通,因為往往這個時候也是儲火玉最空閒的時候——大學裡的生意總是有時間性的。
另外,我召集所有平臺工作人員開了碰頭會,作了分工,部署了工作任務。
大學生家教服務聯絡平臺工作人員具體分工如下:
鄭啟航,平臺總負責人,協調並督促各組組長做好各項工作,負責與學校對接,與家長對接。
徐崢平,對外宣傳策劃組組長,負責製作對外宣傳單,組織工作人員在週五傍晚及週六中午搶在附近各中小學校放學前到達學校門口向接送小孩的家長散發宣傳單;安排人員到各個生活小區張貼宣傳單或海報;組織人員到主要街道口定點宣傳等。
曹水根,對內(學院)宣傳策劃組組長,負責製作對內宣傳單,組織人員在可能的時間到各個寢室散發宣傳單;在可能或有需要的情況下到附近幾所院校宣傳推廣。
丁瑩,對外業務組組長,負責登記統籌需求方(家長)的詳細資訊,瞭解待輔導小孩的學業情況和具體需求(比如輔導科目,輔導老師的性別需求等),在可能的情況下對輔導效果跟蹤反饋,一學期進行一次相關問卷調查。
艾貞子,對內業務組組長,負責對有意向的大學生進行資格審查(主要是專業知識考試級別審查)和課程輔導能力面試,並登記相關的詳細資訊。與對外業務組組長一起,做好大學生和家長的對接工作。
儲火玉,財務組組長,做好平臺收支賬目。
我還確定了當班制。所謂的當班制即是根據平臺的工作性質確定在平臺每天一個當班人。在當班的這一天,當班人在每個時段都得待在平臺。
而這一點又是丁瑩的主意。
的確,確定當班人非常必要。省時,高效,經濟。因為在平時平臺的主要工作是接電話,瞭解家長的需求,登記有家教需求的家長資訊,以及接待有做家教意向的本校大學生,做好相關的資訊登記。而這些,通常的情況下,一個人就可以勝任。
其實,分工只是為了明確責任,大多數工作幾乎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
比如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