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書屋的營業很快走上了正軌。
學院大學生的購買傾向我們基本琢磨透了。儲火玉在空閒時間將五個類別(除了出租類)的銷售情況做了一個統計表,還列出了頻數分佈直方圖,藉助頻數分佈直方圖我們很清晰的捕捉到了大學生們的購買傾向。
休閒娛樂和時尚雜誌的銷售量高居榜首。港臺言情和傳統武俠的銷售量排在第三第四。經典名著相對滯銷。
不過,這也是我們預料中的。
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舊書出租也會給我們帶來那麼高的盈利。
月終結算,除去儲火玉的工資,除去書店正常開支,保守估計,有三千餘元的盈利,這個結算撐爆了我們的眼球。
這是什麼概念?三千餘元,近乎我母親一年的工資。一個月=一年?這也太誇張了吧?
於此同時,大學生家教服務聯絡平臺正在籌備中。
我原打算讓徐崢平和曹水根投資,我做業務指導。青春書屋他們沒有參股,總不能家教服務聯絡平臺也沒他們的份。
說俗一點,錢,大家賺。
說雅一點,大學生自主創業,最能培養一個人的實踐能力,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但是,或許是他們已經商量過了,我去找他們正式談這件事的時候,他們都有很大的顧慮。拿不出那麼多資金是一方面,對平臺的前景並不看好才是深沉原因。
但我並沒有挑破這一點。
籌備家教服務聯絡平臺,雖不像投資書店那樣需要上萬的資金,但是,整修辦公室,做平臺門面,裝電話機,印發各種宣傳單,散發宣傳單,以及請人到小學,初中,高中各種學校門口宣傳,或者週末安排人到固定點宣傳等等,初次投入保守估計不下兩千元。
要他們倆一人拿出一千元投資,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徐崢平的家境本就不好,雖然他每個星期做家教可以賺點錢,但他特殊的愛好把掙來的錢消耗乾淨,所以,根本沒有什麼盈餘。
要他向家裡開口要一千元錢,應該比登天還難吧。姑且不說家裡有還是沒有,單就這投資的概念,他那祖祖輩輩待在農村的父母怎麼都接受不了,更別說什麼自主創業了。
曹水根或許要好點。按我的推斷,他努力爭取還是可以籌到這筆資金的,但是,主觀上的消極否定促使他退縮。
“金大,我們就做你的助手。有什麼事你吩咐就是。我們呀,不是那種能賺大錢的人。”徐崢平說。
“像你說的,接電話呀,宣傳呀,跑腿呀,儘管吩咐,我們一定做好。”曹水根說。
兩兄弟拒絕投資之後,我沒有做過多的堅持。這種事情,不能有一點強迫。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才好。
我所想的是怎麼籌備這兩千元資金。
從青春書屋提取是一個辦法。書屋的賬面上有這筆錢。但是,那是我們三個人的共有財產,我不可能私自提取。再說,這筆資金我們也做了用來擴大經營的計劃。
再就是像丁瑩借。
如果是以前,這條路絕對可以走得通。丁瑩有這個條件。丁瑩也有這個度量。
可是現在,我們關係僵化,就算丁瑩同意,我都不好開這個口。
看來,還得回華安想辦法。
如果從外公和母親那裡都“榨”不出這筆錢,還有最後一條路——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