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官場之高手過招>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各人都有想法(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各人都有想法(一) (1 / 2)

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建嶸日前在北京律師協會發表演講談到:

從1993年到2006年,各地百姓群體性上訪事件從809起到了9萬起,2007年、2008年、2009年都超過了9萬起。

群體性事件大約可以分為維權、洩憤和騷亂這三種型別,而維權活動又可以分為農民、工人和市民這三部分。

中國目前的問題是什麼?最大問題就是利益之爭,爭利不爭權,這一點是我們判斷中國目前發生這麼多群體性事件的一個關鍵所在。

在北京有個被稱為“上訪村”的地方,地點就在北京的永定門東莊,這裡因常年聚集大量上訪者而形成的“上訪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訪者來來往往,上訪群眾的人數卻不見減少。

據當地人說,北京永定門地區的“上訪村”已存在多年,因這裡的民房、空地、廢墟和橋洞容納了一批上訪者而得名。

社科院課題組提供的數字顯示,“上訪村”平時大約有兩千訪民,而“兩會”或國家重大政治活動前後,人數會增至萬人。

信訪系統內部人士則認為,“上訪村”的實際人數固定在五六百左右,其中多數是老上訪戶, “規模並未像外界描述的那樣龐大”。

不管是社科院和信訪內部人士統計的數字,都證明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那就是“上訪村”的確存在,很多中國老百姓,遇到不公平對待時,對於依靠上訪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還是有一定信任度的。

群體性上訪的事件涉及面廣,更有可能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所以大家的心裡都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上訪的人數越多,解決問題的速度會更快些。

寫到這裡,想起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的那句千古名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這首《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全詩原文為:“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段話譯為現代的白話文則為:

如果天下安定,皇家大興土木,皇權殘暴,無盡的苛間雜稅,貪官汙吏,百姓只能活在他們的剝削和壓迫下,皇親國戚揮霍淫舍,百姓出錢又出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表面國家興旺,其實質卻是百姓遭殃!

如若國家淪亡的話,那戰禍不斷,災難四起,百姓就是敵人虐待的物件,百姓成刀下鬼,階下囚,百姓也受苦。不管國家興亡與否,百姓永遠是處在最最低微的地位,永遠是受苦者,替罪羊!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強烈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這個話題不宜繼續深入,重新回到此次劉國安緊急召開的常委會議上。

儘管參加會議的常委們對此次突發的上訪事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市委書記劉國安既然已經說的很明確了,市紀委的領導也好,市政法委的領導也好,只能先按照劉國安的要求,立即放下手頭的所有工作全力以赴的解決眼下的問題。

這也是當一把手的特權吧!

他可以隨意決定,哪一件事目前情況下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即便這件事其實不是那麼的急切,只要他發了話,所有人都得立即圍繞他的指示打轉。

會議結束後,新來的市紀委書記徐匡娣立即親自帶領一幫人來到市政府大門口,市政府大門口一側的保安室成了臨時的上訪接待室。

徐匡娣到保安室坐下後,吩咐一個大嗓門的下屬大門口告訴上訪的群眾,“先挑選幾個上訪群眾代表出來,現在市紀委書記要親自接待上訪群眾代表,大家想要早點解決問題,就抓緊選出代表到保安室來跟紀委書記當面詳談大家想要解決的具體問題。”

幾句話喊完後,上訪人群中明顯出現一陣不小的騷動,大約半小時後,有三個上訪群眾代表坐到了徐匡娣的對面。

紀委書記徐匡娣是見過大場面的人,心裡對於應付眼前幾位老百姓信心十足,見三人有些尷尬的坐在對面,碰也不碰擺在面前的水杯,笑著對他們朗聲說:

“你們放心,喝點水啊,這半天肯定也渴了,有什麼問題一會說出來,只要合理我會幫助你們解決的。”

徐匡娣特意表現出來的平易近人,一下子讓三人輕鬆了不少,三人中年紀最輕的一位首先開口說:

“領導同志,我們這些人都是普水縣的農民,我們如果不是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難處,也不會到市裡來上訪。”

徐匡娣微微點頭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