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史上有太多電影,或許本身不怎麼出彩,但吹的人多了,也就是爆棚的好片了。
比如曾經每一部上映都號稱是系列最佳的連續劇電影。
作為導演和製片人,可以用良心拍攝製作電影,但絕對不能用良心去宣傳推廣電影。
一部中大型電影專案宣傳推廣時,放出的假訊息或者誇張數倍的訊息有多少,估計專案方都統計不過來。
像“籌備二十年,計劃三十年”之類的,都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操作。
得意於出色的宣傳營銷,《第九區》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天,就拿到了不錯的票房收入,於3456家影院裡面,收穫1416萬美元。
跟大投資大製作沒法比,但對比影片3000萬美元的製片成本,這一票房數字絕對亮眼。
這也是週五當天上映的所有電影中,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
新線影業同期開畫的《瞞天殺局》,製片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首日票房卻只有367萬美元。
這樣巨大的差距,意味著《瞞天殺局》不可能給《第九區》帶來任何威脅。
但《第九區》的票房走勢也談不上多麼穩健,因為相當多的影迷是被使館影業宣傳營銷帶入的影院,本身未必喜歡這種粗糙的偽紀錄科幻片。
到了週六,一般情況下票房該上漲的休息日,《第九區》影片本身的一些負面影響,直接反應在了上座率和票房上面,週六的單日收入比周五下降超過百分之十,單日報收1261萬美元。
不過,北美開畫兩天,《第九區》已經可以宣佈獲得了成功,畢竟連製片預算加上宣傳發行,總投資也不過4500萬美元。
&na Score根據收集到一線市場資料預測,《第九區》最終的北美票房必然過億。
僅僅北美票房一項,相對論娛樂就能收回在《第九區》上面的所有投資。
至於這部影片引起的其他反應,在商業收益面前並不重要。
據說從週六開始,一些瘋狂迷戀51區的UFO和外星人團體,陸續前往華盛頓,準備搞一次怒斥當局陰謀的集會。
這些就與相對論娛樂無關了。
話說回來,在美國這個地方,還有比華府當局更好的背鍋物件嗎?
總之,這個星球上出點問題,華府當局都脫不了關係。
世界上很多地區的混亂與災難,也確實與華府當局有關。
美國人民喜歡看到華府當局背鍋,全世界喜歡看到華府當局背鍋,連美國的大集團大公司也喜歡看到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背鍋。
不背鍋的華府當局絕對不是一個好政府。
歷史上那些成功甩鍋的白屋子主人,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
《第九區》在北美開畫的第一個週末三天裡,上座率與票房收入逐日變少,票房走勢與爆棚的媒體口碑相比,算不上多好。
這也證明相對論娛樂沒有貿然將《第九區》投入到競爭極其激烈的暑期檔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