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晨這次的對手、對面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可以說跟去年大學生聯賽時、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幾乎是如出一轍;
兩者在戰車外形、主體架構等方面,真的可以說很像;
如果不是對方一開始的搶佔先手,可能眼下這場對抗早就已經結束了;
可對方當時的選擇雖然不錯,但之後的發展,無疑出了些偏差;
哪怕對方一開始的時候,確實一度壓著陳晨打;
相比較而言,陳晨這邊戰車的整體效能,絕對是遠遠不如對方的;
再加上對面江大那邊的戰車,針對陳晨這邊做出過一定的調整改變;
雖說張子豪那邊戰車的動力系統,在速度上沒有太大優勢,但既然能保持長時間的持續作戰,起碼在承受得精神力進階狀態方面肯定是沒問題的。
對方戰車內部結構、以及各系統方面先放一邊不談,單是對面戰車前端的固定前鏟坡度、以及長度上,無疑就是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調整。
對方說是這麼說,言語間有幾分真誠,就不得而知了。
要知道對方之前可是屢屢吹捧陳晨,簡直都到了不要臉的程度;
在這種能夠情況下,如果陳晨贏了倒還罷,如果輸了的話,咱們的小飛同志,估摸著就可以去洗廁所了。
至於說對方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風聲、戰車的轟鳴,在不停盤橫、響徹不斷。
肯定是為了堤防陳晨這邊戰車的壓力穿刺!
也只有這樣,陳晨這邊才能藉以將對方戰車剷起,好讓穿刺元件對江大那邊的戰車,完成二次穿刺。
說起來,對方應該也是看出了這點,將戰車的前鏟部分,竟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延伸。
而陳晨這邊對江大那邊戰車,如果想進行穿刺攻擊,必然需要用他這邊戰車的前鏟,卡進對方戰車底盤才可以;
也只有這樣,他這邊才能藉以讓壓力穿刺元件,在下壓時完成穿刺攻擊。
沉悶的轟鳴聲,在盤橫響徹著;
兩方戰車糾纏在一起,以至交戰的堤壩路面,這時候都不免出現條條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