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劍點頭同意。
——太平汗皇開平四年夏四月五日,度過九重天這第一重天世界之傳統四喜節的第二天,太平汗皇御駕親征。
當日李詩劍整軍出征,以楊度、朱甘二將為正副先鋒,以燕君平、文子明為軍師,領万俟松、衛信、秦遠、高遠、楊燦、楊榮、李詩龍、繆輝等三十六員將領,二十萬大軍,出天同府,進攻杜懷彪。
出兵之日,李詩劍想到自己數月來之經歷,因為與慕容嬋大婚,自己都不敢跟翠姑通訊,又不知能瞞她翠姑到幾時,畢竟三年之約期已過,自己尚未完全平定天下,又未見翠姑下山。
於是,李詩劍心中感慨,就提筆寫懷,其詞,就是本章開頭之《沁園春》。
李詩劍寫畢,當時封好,就令使者送到大都山去;要使者親手交給翠姑。
使者去後,李詩劍這才領兵出發。此時,先鋒人馬並前軍已走出京城數十里了。
卻說靖州被杜懷彪所佔的幾個縣,以及平林州、小湖州,這幾處本就是忠州轄地,不知怎麼回事,未見杜懷彪之軍作有力抵抗,相反,都是大軍到處,多處城池都是不戰而降。
李詩劍人在中軍,聽前軍傳報戰果,很是高興,不過,卻也對這些地方,各州各縣守軍都不超過三千人而感到疑惑:
杜懷彪本是老奸之人,怎麼會如此地不設防呢?李詩劍按下心中疑惑,令先鋒楊度與軍師文子明領五萬人馬,又撥十員上將隨同出征,去攻打大小豐州,自己與軍師燕君平領了十五萬大軍來攻打北原州。
李詩劍大軍所當正面,是北原州之縣城趙縣。趙縣守軍,一共才四千人。面對十五萬大軍,自然是兵力太少。
但是趙縣守將,卻是杜懷彪的重要將領向於基。向於基,曾經是三十年前的大同汗國全國武考第十九名,也可說是一員老將了。
當時李詩劍大軍圍城,向於基在城門望樓上,指著李詩劍痛斥道:“我大度汗國與你太平汗國此前已經結為盟國,如今你竟然是不宣而戰,奪我大度汗國土地!目前我國抵抗外敵,保護同族,皇子都已捐軀沙場,而你李詩劍卻來乘我國之危,想想你也是堂堂太平汗皇,不料你竟然如此無恥!”
李詩劍哈哈大笑:“向老將軍之言差矣!我太平汗國,要為天下開太平,目前大西殘部,只在西沙州苟延殘喘,我左右軍兩路共三十萬人馬,分進合擊,唐氏餘孽之覆滅,那是指日可待。
而你大度汗國,名為盟友,實為我太平汗國之敵。當初在清流關,你們汗皇杜懷彪曾經親自設計,要斷我後路,陷我李詩劍於兩關之間,欲置我於死地而後快!這難道也是盟國之所當為?
如今我太平汗國即將一統天下,你也不想想,這種時候,你大度汗國不來歸附朝廷,我豈能不行天討?
倒是向老將軍你,不識時務,負隅頑抗,抱著杜懷彪大腿不放,不知死之將近矣!來來來,你下城來,我李詩劍與你比試比試!”
向於基聽了,心中暗思:這李詩劍,勇不可當,我不可跟他單打獨鬥。只是他大軍十五萬到此,我軍四千人守城,力量相差太大,怎麼辦呢?哎!我也只有小心守城為是!
於是向於基道:“李詩劍,說那些話沒有用。你想要跟我單挑,對不起,老夫沒空兒!你若是要攻打城池,這就請罷!”
說罷向於基自下敵樓,領兵守城去了。
李詩劍一見向於基如此,當即指揮攻城。
北原州共有趙縣、桐縣、平縣、柏縣、北原縣等八縣,這趙縣,原也不易攻打,李詩劍指揮大軍攻城,原也是試敵之戰。
不曾想,太平軍四面攻城才剛剛開始,就見趙縣東門大開,太平軍進攻東門的人馬,自然是抓住時機,一擁而入,殺到城裡來了!
你道這趙縣縣城東門為什麼會被開啟?原來是城中居民,聽說太平軍攻打趙縣來了,竟然是有人自發幫助太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