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年獎學金最高十兩,最低一兩!分為幾個類別,其中,國家級獎學金最高的,人數最少,需要你們去競爭!除此之外,便是院系獎勵和班級獎勵,其中優秀學生獎、最佳進步獎以及特困生助學獎學金名額是最多的,當然,獎勵的金額並不是很多!”
譁——
“所以,獎學金已經設定好了,就看諸位明年能不能拿到了。”
這群人又被激發了鬥志。
換做是以前的他們,如果聽到最高的獎學金只有十兩,怕是會放肆的大笑。
但在交州體驗了人間疾苦的他們,可沒資格嫌棄。
他們絕大多數兼職賺錢的時候,根本掙不到這麼多。
等到大家都討論的差不多了,李昭道:“最後一件事,還是獎勵!”
一聽這話,大家都來了精神。
“眾所周知,咱們交州學院鼓勵創新和進取!”李昭掃過諸多學員:“因此,在明年,我希望有很多的學員可以大膽的創新,鑽研!不管你們對什麼感興趣,都大膽的去做。”
“如果證明你們的創新、研究是有用的,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幫助的,就可以提交申請,學院會給你們配備專業的地方和裝置,供你們來研究!當然,初始啟動資金肯定不會太多。”
“但只要你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並且讓學院看到了你的成功,那麼學院就會追加第二部分的投入。”
“一旦這項研究成功,學院便會幫助你們釋出,賣出好價錢,學院拿三成你們自己拿七成。”
“真的假的?”
“還有這好事?”
“那這也算是我們自己賺的錢吧?”
因為在入學之初,李昭就不止一次和他們說過學院是鼓勵創新的。
李昭一直都覺得,孩子們是最富有創造力的一個群體。
作為老師,應該積極推動,讓他們發散自己的思維。
特別是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讓他們大膽的去研究就可以了。
萬一這群孩子當中就有搞發明天賦的人才呢?
李昭並不覺得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哪怕當今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但交州的成功,已經給所有人開闢出一條新的大道。
李昭早就注意到了不少學員的奇思妙想。
或許他們幾大主科的成績的確不突出,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優秀的科學家。
因此,李昭的這一項政策,還真的是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
這也是諸位大儒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身為學員,不是應該好好讀書嗎?
為何要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他們不理解,但也沒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