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昭想辦法將煤礦這一能源加入其中,用來帶動這個研磨機。
如果原料磨機這一步更細緻化,距離成功就更進一步。
像後續的迴轉窯這些都是需要高溫環境,可以繼續讓他們試驗更高溫的環境,李昭覺得可以解決。
所以,現在透過盤查,就能發現問題卡在哪裡,後續的步驟都不出錯的情況,那就只能是原材料的處理了。
李昭親自讓他們都試驗了一遍,現在他愈發可以肯定,距離成功真的很近了。
因為最後出來的熟料與石膏等混合新增劑構成的粉,的確是不太細。
像水泥,但還不是。
也正是因為如此,選粉機這一步的分離難度就加大了。
質量差了,水泥如何成形?
又如何投入使用呢?
“來來來……”李昭走了出去,蹲在地上,拿著樹枝道:“我會通知煉器工坊那邊,你們到時候再對接一次哈。”
“現在,煤炭那邊的技術也會對接過來,咱們到時候再試試,你們的步驟沒問題,原料也沒問題,就是這一步的不夠細緻。”
“如果透過試驗,將這個困難克服了,那麼我要的水泥灰也就成了!”
“這麼說你能懂嗎?”
“懂!”
“那現在機器那邊還需要調,你整日守在這裡,肯定是比我更清楚資料,這樣,我還是老樣子,要錢、要裝置、要人,我都給你,我不參與其中的指揮,還是你來負責,我也不要求期限,行不行?”
“行!”田婷秀已經有些不自信了。
李昭需要給她找回自信。
水泥這個東西真的太重要了,能夠幫他節省出大量的時間。
李昭現在能做的就是給她最大的支援,不能給她壓力。
隨即,李昭又去了木匠工坊、煉器工坊那邊,現在最成熟的兩個工坊內的人數都過了千人了。
李昭和他們說了一下水泥研究坊的事情,隨後就只能等待結果了。
鐵鋼研究自從上次有了新的成果,並且鋪設鋼軌後,新一代的車子就已經可以上去了。
這種運輸車可還沒有使用蒸汽機和煤炭這些資源。
不是李昭不想搞,而是這玩意兒看起來簡單,真要做起來難度還是蠻大的。
現階段依舊在研究,距離投入到試驗當中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只能說,他能提供概念、想法、方向,最多偶爾再來一句想到的有效資訊,除此之外,他李昭什麼都幫不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