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也很簡單,就是將石灰石放置在火堆中燃燒,為了讓溫度增高,還採用了密閉的空間,這樣可以使石灰石分解成生石灰,這個過程叫煅燒。
當初就因為溫度的要求沒少折騰,還好煉器工坊那邊已經研究出了高溫爐,加上鋼鐵的材質更進一步的提升,這才使得這個條件達到要求。
將燒製好的生石灰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它就會空氣中的水分產生反應。
而這個過程,就叫做熟化!
第三步便是將硝石灰和沙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當初李昭說有可能是一比三一比四或者是一比五,很幸運,他們賭對了。
正確的比例就是一比三。
當然,實際操作過程中,他們也失敗了十幾次才成功。
最後便是加入適量的水,攪拌至砂漿的狀態。
田婷秀讓工人們操作,最後得出來的東西也的確是沒啥毛病。
石灰砂漿可以用,但其缺點也很明顯,第一,硬化程度很慢,且強度和耐久性都不如水泥。
其次,石灰砂漿需要保持溼潤,如果過快的乾燥,會非常影響質量。
此等情況下,這石灰砂漿當然也能用,但需要用到的成本就很大了。
主要還是時間成本。
這種東西並不能稱之為水泥,叫複雜的矽酸鹽礦物混合物更為合適一些。
這也是為何李昭即便讓他們研究出來了,也沒有使用的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不可以使用,但這種效能差了很多的,即便是使用了,後期維護也是一大堆的麻煩。
所以,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先將最好的給研究出來。
“破碎有沒有問題?”李昭問道。
田婷秀立即搖頭道:“現在鋼鐵進一步煉化後,鋼鐵作坊就按照您的要求,幫我們研究了新的破碎裝置,還可以!”
“帶我去看看!”
李昭跟著他們進入。
破碎機就是將開採出來的大塊原料進行切割成較小的顆粒,這一重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便是篩分機,說到底就是利用篩網的裝置原理,這一步難度也不是很大,都給製造出來了。
而原材料混合階段就出了問題,那就是細粉研磨不夠完善。
當石灰石、黏土還有鐵礦石等原材料研磨成分,需要的動力很大,現階段,李昭這邊即便是利用水能和動物一起,也是有限的。
因此,能夠磨成粉,但達不到工業化的要求。
機器有一定的問題,更多的是動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