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 作者農民在飛
第一百二十七章 糧食作物基地
田川仔細想了想這個方案的具體實施辦法,越發覺得可行。這裡靠近村北的公路,交通方便,只要在地裡打一口深井,解決了水源的問題,其他的都好辦,總體投入也不會太大。
想到就做,當天田川就開始規劃這塊地上要建的專案。
首先,整體上,這塊地要建成一個類似於花園式的種植園,風景要優美,要優先滿足遊客遊覽的需要。
其次,這裡將會是旅遊採摘時顧客的主要停留地點,需要建設一些功能性建築,比如說餐飲、特產商店、以及公共衛生間、公用電話亭等等,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考慮建設一些住宿用房,為遊客提供農家院住宿服務。
第三,要協調好與各大棚的關係,把大棚納入到整體美化的範圍之中來。
第四,要規劃好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兼顧美觀與經濟效益,爭取做到自給自足。
想得差不多後,田川撥通了王大勇的電話,把這個想法和他說了一遍。王大勇正在為北崗的這片地發愁,現在已經進入九月份,再過一個月秋收後,土地處置的問題就要給出明確的方案,總不能讓土地閒置在那裡。田川的電話如同及時雨一般,讓他的心裡一下豁亮起來。
王大勇的意見是讓田川來承包這片地,親自來操作這個旅遊園的建設。田川沒有同意:“大勇叔,這個事情還得村裡來做。一方面我現在要組織合作社的土地耕種的事情,實在沒有精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旅遊園是村裡採摘旅遊的進一步發展方向,讓我這個外人來做也不合適。你放心,做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困難,我不會袖手旁觀的。”
王大勇說道:“村裡暫時還有些錢,投入到這個旅遊園裡,作為前期費用應該足夠了。等有了一些收入後,後續的工程再逐漸開展起來,應該沒有問題。”田川也承諾,幫他們找一家專業的園林設計公司,對這片土地進行一下設計,把效果做得好一些。
村裡的土地主要位於村南和村東,村子西面有一條大灌溉渠,把土地和鄰村分割開來,基本沒有可耕種土地,而村北就是北崗這裡的這一百多畝地了。北崗的西側緊鄰灌溉渠,東側是一片鹽鹼地,橫在北崗和青龍河之間。這片鹽鹼地有八十多畝,是三十年前一次大水災時,取土加高青龍河的河堤留下來的。每年夏天雨水多的時候,就會有一些積水,雨季一過,土地的表面就風化成粉沫狀,白花花的一片。村裡曾經試圖改造過這片地,但幾次改造都沒有成功。這次組建農業合作社,村裡把這片鹽鹼地也劃歸了合作社,但並沒有計入那820畝可耕種土地的面積之內。村裡的本意是讓田川在這片鹽鹼地上建房子,就不用佔用耕地了,但這裡到其他幾塊田地的路要穿過村子,並不是太方便。田川一時拿不定主意,就把這片地的建設工作暫時放在了一邊。
現在要做的首要的事情是那820畝地的耕種問題。一方面是要確定要種多少小麥,同時對耕作方式也要重新確定。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就需要有辦法解決肥力和病蟲害的難題。尤其是剛剛下種時,螻蛄會把麥種吃掉大部分,造成小麥的大量減產。
今年經過水災,村裡大部分土地的玉米都沒有什麼收成,有些人家在地裡補種了豆類,多少能有一些收穫。但是這些豆類由於錯過了農時,成熟期會比正常晚很多。現在就涉及到土地交付給田川的時間問題了——有些人家不願意在地裡的豆子成熟之前交付土地。
小麥需要在十月二十三號霜降之前播種,即使延後,也不能推遲五天以上,否則在封凍之前麥苗無法達到分櫱高度,會影響到來年的分櫱數量,嚴重影響產量。
因為不打算使用農藥,田川的基本考慮是在霜降前後播種,延遲播種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害蟲對麥種的侵害。但即使這樣,如果農戶不能在10月18號交地,也會影響到小麥的播種。
他最後的辦法是與不願意按時交地的村民們談判,他的理由很充足:如果還是你們自己種這一季小麥,也會不顧小麥的播種,等待豆子成熟後再收割嗎?大家都是農民出身,都明白農時的重要性,做人不能太自私。不少人最後同意了在10月18號交地。田川后來又答應,對於到時不能成熟的豆子,給予每畝地100元的補償,終於與大家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