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拖長了音,就在李世民要爆發出來的當口,他才停下,道:“王朝興衰更替的道理!”
李世民皺眉:“什麼道理,靠兩個圈兒解釋。”
“很好理解呀、”李牧指著圖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分為三國。三國歸晉,分南北二朝,前隋一統。隋末,群雄並立,終歸大唐。這不就是週而復始麼?”
袁天罡聽得渾身冷汗,李牧猜得沒錯,袁天罡是故意把頌詩隱匿了起來。但李牧所猜的內容,與頌詩想要體現的內容,幾無二致,若是隻猜到一點兒,他還不會這麼驚訝,但如今是全部都猜到了,他就不得不驚悚了。難道自己一直給李牧算卦不準的原因,終於找到了?他也是此道中人嗎?
李世民聽了,也覺得頗有道理。他點了點頭,又指向第二幅圖,道:“這一籃子果子,又是什麼意思?”
第二幅圖上面,畫著二十一個果子。有讖曰:累累碩果,莫明其數,一果一仁,即新即故。這話說的意思,指的是唐朝有多少個皇帝。二十一個果子,指的是‘李子’,即李唐這顆大樹上面,到底能夠養活多少代君主。
但李牧琢磨了一下,不能這麼解釋。且不說每一張圖都能解釋得非常清楚明白,會帶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單說就這件事本身,哪個皇帝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千秋萬代?如今大唐才傳承了一代,你就告訴他,李唐只能存在二十一帝,李世民會高興麼?
得啦,還是插科打諢吧。
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您看啊,這已經畫的非常明顯了。所謂累累碩果,莫明其數,就是說,今年的果樹肯定大豐收,您看這藍字裡頭,都要擺不下了。至於這“一果一仁,即新即故”,也很好理解啊。果子當然是一果一仁了,一果兩仁不就出問題了麼?”
“那即新即故,又是什麼意思?”
“多簡單啊。”李牧解釋道:“新說的是果子新鮮,故,自然說的就是,果子的味道還是如從前一般,新果子,老味道,自然就是即新即故了。”
“是這麼回事兒麼?”李世民狐疑地看著李牧,道:“朕怎麼覺得哪裡好像有點不對啊。”
“就是這麼回事!”李牧說得斬釘截鐵,見李世民還懷疑,道:“反正臣就是這麼想的,陛下問起,臣怎麼想的就怎麼說,要不您問問別人去?”
“你再看下一幅!”
第三幅圖上頭,畫的是一個女子。李牧的瞳孔微縮,表情變得謹慎了起來。
其實這也是他表演出來的,這第三幅的內容,他再熟悉不過了。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撲朔迷離,不文亦武。讖語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武則天又叫武曌,這個字,便是日月當空。同時,這個空字還有第二個解,即遁入空門的空。武則天原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死後,按規矩出家為尼,但她早早便與李治勾搭上了,因此當了沒幾年的尼姑,就又被接回了宮裡。而後半句,則是引用了木蘭辭的典故,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武則天登基之後,曾有牝雞司晨的事情,母雞打鳴了,故此撲朔迷離,不能辨別雌雄。
李牧不知道如何解釋了。
第二幅圖指的是傳位二十一帝,他都沒說出來。這圖指的是李唐江山旁落,他怎麼說?難道告訴李世民,未來你死後,你兒子會把你給綠了,然後這個跟過你又跟了你兒子的女人,還把李唐江山給篡了,李唐後裔,幾乎都被他殺戮殆盡?
這話說出來,李世民能信?別說他不會信,就連李牧自己現在聽著,也覺得非常荒唐,因為這是沒發生的事情,而且半點苗頭都還沒有。
這幅圖是解釋不了了,再往下看,也都是沒法解釋的事情,李牧乾脆就耍賴,胡扯了起來。
“陛下您看啊,這幅圖已經很明白了。一個女子,什麼意思?自然是紅顏禍水啊!陛下可知烽火戲諸侯的事情?一代人皇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耍諸侯,最後導致社稷覆滅。這幅圖的意思啊,後世兒孫之中,必也有那英雄難過美人關的。隱患吶,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