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輕衾,凌朗這才睜開眼睛。陽光透過林間的縫隙,照射在他的身上,晨露如夢。
由於有柏林陣勢防止靈氣外洩,不用擔心引人窺視,加上還有關公聖魂守護,凌朗也不用再戰戰兢兢的,提著一顆心去修煉。心無旁騖,身心入靜,不知不覺已經天亮。
一夜盤坐,除了雙腿有輕輕的麻痺,竟然不覺得困,反而有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離開樹林,走到路上,迎著朝陽,凌朗伸了個懶腰,一口濁氣,從肺部化成淡淡的白氣撥出,只覺得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像是都隨著也伸了下腰,吸了一口清晨清新的空氣。
這暢快的感覺,莫不是就是傳說中的吃了人參果吧。
不過下次不能再練這麼長時間了,凌朗心裡暗想,畢竟就算沒有什麼大事,但是凌朗從來就不是心存僥倖之人。在其位,某其職。
在學院勤工儉學的其間,陳老和徐夫子都各自來看過凌朗一次。其中來之前,徐夫子還以學校老師的身份,去了一趟凌朗的家裡探望,回來對凌朗說,家中老小身體無恙,一切平安。而這樣的恩情,凌朗知道自己無以為報,也只能暫時銘記於心了。
陳老來的時候告訴他,他已經把他的情況有節奏地透露給了上面,溫水煮青蛙,容易讓人接受。不過他建議,如果無事,最好能等上個三兩年,等凌朗的學業完成了,時機成熟,再全盤說出。凌朗也接受了陳老的安排。不過他還是又請了陳老幫他個忙——拿到圖書館的鑰匙。
這樣,有時間,又沒法修煉的時候,他可以在圖書館打發時間。陳老笑著答應了,說這是小事,讓凌朗真的是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借圖書館鑰匙的建議,是關公聖魂提出來的。說這樣一來,他頻繁走到圖書館這邊,別人不會太起疑心;二來,讀書明智,書本身就有氣運,能改變人的氣質氣勢,尤其是一些古聖賢原作者的原稿手書,跟著來就算是一些古籍名本孤本,更是對人大有裨益。
孔子之所以被封為聖,就是因為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又叫易傳,編撰《春秋》,更有論語一部,人類天下師。
不愧是手捧《春秋》夜讀的關公,對孔聖人的推崇不是一般般的。
“君侯,為什麼華夏近代越來越少大家,更沒有可稱為子的人?”
“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積土成山的毅力,無積水成淵的耐心。人心浮躁,加上靈氣逐失,如何能有傳世名作,經文不能鎮國傳天下,又如何封聖稱子?”
“書可多讀,可深度,可輕讀,但是不可亂讀,讀書是明智增聞,但是人之信念,不能朝三暮四,更不可輕易就改弦易轍。一旦決定,就要持以恆,並奉之為一生追求之道,精誠所至,才能有所成,有所成才能至大成,後成大能。”
自從決定指點凌朗進行修煉凝魂功法,關公聖魂對於凌朗的心中疑惑,幾乎都會回聲應答。有些凌朗也會暗暗持異議,持不同意見,但是更多數時候,又都覺得,是那個道理。
凌朗白天看書,晚上巡夜修煉,光陰似箭。四十多天的暑假,很快就將結束,跟著迎來新學期。
“君侯,我想去參觀一下冼太廟,您覺得可行否?”跟聖魂交流多了,凌朗說話帶有點不文不白的毛病。
“男兒欲為則為,何須畏畏縮縮,如此心性,非成事之人。”也不知道關帝爺說的“成事”是成什麼大事,不過知道關帝爺心神慍怒,還大聲呵斥,凌朗也不敢再多說話。
可能是小時候讀的雜書太多,凌朗最是喜歡李白這樣天生浪漫情懷的輕狂書生作派,雖然他本身性格又因為家庭和自小身體的原因,屬於冷然偏內向的人。但是走遍祖國大美河山的夢想,很小就形成了。而且,竟然關帝爺都這樣說了,他也就放棄心中的猶豫不決,決定還是去瞻仰一下半城之隔的冼太廟。
來潘州,不到冼太廟,不算來過潘州。
潘州冼太廟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朝,最初是由冼夫人的孫子馮盎為紀念祖母而建的。
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譙國夫人,名英,南梁高涼郡人,幼賢明,多籌略,鎮服百越,在當地信義卓著。固又被譽為“嶺南聖母”。
懋名市和潘州雖然不到四十公里,但是潘曉玲也還是第一次來冼太廟。
冼太廟主體建築共分為四進,依次為前座、中殿、正殿和馮公廟(後殿)。各殿之間有天井相隔。抬梁與穿鬥式混合結構,是典型的南方古建築。
前座為頭門,門外側立一對神態威猛的石獅。門外出簷處以一對鏤雕石龍柱承託斗拱,大門寬兩米五,門上浮雕哼哈二將,門前高懸著“敕封譙國夫人廟”直木匾,兩側對聯為:“慈母本慈心遺愛與高涼萬古,佑民兼佑國豐功著綱目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