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蓮與魂> 第二卷 風雲激盪 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邊偶遇有個壞叔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風雲激盪 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邊偶遇有個壞叔叔 (1 / 2)

凌朗是個窮小子,對錢看得很世俗。

所以看到街邊那只是把臉塗髒,衣服破爛了些的乞丐,他大體是不會跑上去施捨的。那怕是在女生面前,他也不會去作這樣的“偽善”。當然也更不會學魯先生那樣: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國人。

但孔慶燕近來似乎母性大發,看到一個小乞丐可憐,就跑上去給了點錢,還蹲下去安慰了幾句別人,如果此時身上帶著毛毯,大概她也會留下的。

凌朗也沒有去阻止她,就如有些人喜歡做憤怒的青年,總想著去和這個世界談談,自己可以做,卻不強制別人做或者不做,就挺好的。

不少所謂的“乞丐”,“下班”之後,過得遠比自己兩人還要好。關於這些,能協助許旭東整理資料,甄別情報的孔慶燕,肯定不會不知道。但是她卻依然願意冒著被當作傻瓜的“風險”,儘量伸出手去幫一下,或許只是一個饅頭的錢,但這或許就能讓一個真正的窮困者,過得了一天。

假的冒充者自然很多,但是真的落難者,也有。凌朗沒有這個覺悟,但是不妨礙他對那些願意為了行善,那怕吃力不討好,也不從此因噎廢食的人。現代人們有個新詞兒叫“聖母婊”,很多人表示極是討厭,但是凌朗覺得,能去身體力行的“聖母”們其實挺可愛的。

作為魔都的新標誌,兩人卻沒有真正走到了明珠塔塔下,只是遙遙的隔江相望。孔慶燕說,其實這才是最好的觀賞距離和角度,尤其是到了夜晚。至於去登上那“上球體”,登高而望,對於他們這種經常高空飛行的人來說,吸引力並不大。有時候來瞻觀一座建築,無非就是一個好奇心,人生,大概都怕錯過,總圖個了無遺憾而已。

而凌朗則看著那三座高樓,相對而立,形成的所謂雙塔鎮妖刀局,倒是覺得傳說並不虛。至於滔滔黃浦江,一水繞塔,江上游船款款流動,兩岸高樓櫛比林立,則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凌朗又去瞻望了黃浦江的開拓者春申君黃歇,但是歷史太遙遠,也只當成了軼事看了

爾後,孔慶燕的行程表中,是“長江三大廟”之一的魔都城隍廟,雖然這也是個地標性的建築,但是凌朗還是決定直接繞過去。雖然不一定去了,就會真的惹出什麼事來,但凌朗對自己在祠廟裡的一些際遇,還是覺得心有慼慼然。

豫園原是大明時期的一座私人園林,已有四百餘年曆史。“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又通“愉”。取名“豫園”,有“愉悅老親”的意思。而衝著這個寓意,凌朗覺得就值得去逛一逛,這也是孔慶燕的遊玩路線中的第三站。

買票入園,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層巒巧疊嶂,清泉小飛瀑,完若真景。假山通體以武康黃石疊成,出自江南著名的疊山大家張南陽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譽。

“萃秀堂”是假山區的主要建築物,位於假山的東麓,面山而築。自萃秀堂繞過花廊,入山路,有書法名家祝枝山所書的“溪山清賞”石刻。再到達山頂時有一個平臺,於此四望,全園景物,一覽無餘。

凌朗極愛古蹟,是因為覺得古人比之今人,總是少了許多煙火氣。不說別的,這些各個景兒的名字,取得就好。

“魚禾榭”到“萬花樓”,有遊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為庭院小景,極具玩味。一路行去,點春堂、和煦閣、藏寶樓,園亭相套,軒廊相連,花木蔥蘢,泉水潺潺。

“玉華堂”前白玉蘭,一樹蘭花稱無暇。又過了得月樓、玉玲瓏,積玉水廊、聽濤閣、涵碧樓,綺藻堂,處處別緻。其中玉玲瓏,給凌朗的印象最深,作為豫園的鎮園之寶,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皺、漏、瘦、透”之美,是古之帝王曾經最為喜愛把玩的花石綱遺物。

最後來到原稱“東園”的內園,山石池沼、廳堂樓觀、亭臺軒閣,樣樣俱全,園內的花牆、小廊等建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靜觀大廳、晴雪堂是該園的主要建築,裝飾華麗,構造精巧,玲瓏剔透。尤其是晴雪堂,清新雅緻,如江南女子。

堂東有溪流,與檻欄、廊亭、花牆一起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內的景物佈局緊湊,極具特色。園門外還有湖心亭、九曲橋、荷花池,磚雕、石雕、泥塑、木刻,同樣精緻非常。如此居所,養生修心,讓人不由得直嘆古人真是懂得生活。

出了豫園,跟著去了舊租界,都說就像去京城,一定要住一住四合院一樣,這座城市的老洋房同樣是旅行者心裡最憧憬的選項。藏匿於市井,每一棟綠蔭掩映間的小樓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穿著現代裝束,穿梭在看似古老的建築之間,是另一種穿越般的美感。尤其是衡山路和武康路道路兩側,搖曳著的梧桐疏影,異常幽靜。文藝復興風的鐵欄雕窗,翩翩乍現的意式陽臺。一棟棟各具特色的老洋房,彷彿在向行人呢喃陳述著,這座瀘上古城的舊事風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