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幫我勸的。”
“還是她有辦法,”張可達點了點頭。
“張教授,”一名尉官模樣的人帶著一隊士兵過來,他朝張可達敬了個禮,“我是少尉徐藝航,這次由我奉命護送你們前往斯匹次比爾根島和埃及。”
“徐少尉你好,”張可達趕緊和他握手道,“有勞你們了。”
陳斌也跟徐藝航握了握,他打量了下這名少尉帶過來的人,他們人數大概在三十人左右,按編制算應該是三個班。
這次出行的人員除了士兵和張可達等人外,還有超過五十人的船務團隊以及三名經驗豐富的科考專家。這麼多人是在兩天時間內被動員起來的,他們雖然不認識張可達,但是每一個人都清楚自己參與的是一個意義非凡的行動。
徐藝航的這支隊伍原本是作為攻略長興島的尖兵,但是政府在研究過張可達的申請之後果斷地將他們調了過來。誰也不知道破譯出來的資訊中那些座標和時間代表著什麼,但那就是方向,所以政府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去支援張可達。
先前在海面上的時候,張可達就覺得“雪龍號”像一座山,等船靠岸之後,張可達來到船邊的舷梯上,他才終於得以近距離地一睹這艘巨船的真容。
這艘一萬五千噸的巨獸給人的感覺十分震撼,它的船身漆著耀眼的紅色,而船體上的建築則用的是和冰雪一樣的純白。高大的橋樓矗立在船身的前半部分,在橋樓當中,各種艙室一應俱全。張可達和陳斌等人進到裡面,發現橋樓裡除了一人或兩人一間的生活艙之外,還有游泳池、圖書館、健身房、室內籃球場、卡拉OK、洗衣房、手術室等晚上的醫療設施和生活娛樂設施。
“太吊了吧!”陳斌和大飛算是大開了眼界,兩人以前只聽說過豪華遊輪上會有這些設施,沒想到居然科考船上也會有。
“各位請在標有自己名字的生活艙中安放好隨身物品,十分鐘之後所有人去會議室集合。”
聽到走廊牆壁上的喇叭傳出的聲音,張可達等人趕緊找到自己的生活艙,將東西整理一番。他帶的東西都不多,因為在出發之前的培訓中他們就接到了通知,許多東西這艘船上都已經準備好了。陳斌和大飛就不一樣,他倆在出發前雖然也參加了培訓,可是阿彩和陳彩玲不放心,給他們的行李中塞了不少禦寒的衣物,生怕兩人在極地受苦。
在會議室裡等待大家的是一場為出發前準備的講座,講座的內容便是“雪龍號”上的規矩。
主持講座的是三名隨船的極地科考專家之一夏雲立,他已經提前等在了會議室裡。等人差不多到齊了,他才開始這場講座的內容。
“各位基本都是第一次登上‘雪龍號’,可能只知道它是一艘極地科考船,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科考船和別的船隻有什麼區別,那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它們的區別就在於船隻的作用和功能,還有其攜帶的裝置等等。”
“先說說船上的規矩。這艘船我可是把它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此前我和它一起同行了十幾年,我們一起去過南極洲,也去過北極。因為是做科研工作,而且研究地物件又是那些未被開發過的地方,所以我們也會嚴格遵守相應地一些守則。比如環保守則,登船之後,我們的垃圾要實行分類管理,不能將垃圾傾倒進海里。還有安全守則,在居住艙外不允許穿拖鞋,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在船上的任何地方也儘量不要穿,因為容易受傷。”
“接下來最重要的還有兩點:一是船上嚴禁吸菸,我們的‘雪龍號’攜帶了直升機,並且還攜帶了航空汽油,一旦因為吸菸而引發火情,在大海上這將是十分危險的事情。二是大家要節約用水,道理就不用我多說了。”
會議室裡大家開始小聲的議論起來,在座的人除了張可達和陳斌他們,還有來自長興島計程車兵以及船務組的成員。這些人當中沒有誰是“雪龍號”上的老船員,所以面對夏雲立的這些“規矩”之後都覺得有些新鮮。
整艘船上熟悉“雪龍號”的就只有夏雲立,因為他此前就是這艘船上的科考人員,其他兩名科考專家擅長的領域都不是極地科考,但他們卻是政府當前能派得出來的最專業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