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行屍腐肉> 正文 第六百一十二章 雪龍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六百一十二章 雪龍號 (1 / 2)

當一艘紅白色相間的大船出現在長江口時,崇明三島上許多人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過去。和上次“瀋陽號”抵達東灘碼頭一樣,這艘船的出現似乎預示著政府又有一項大的行動即將展開。

“這是什麼船?”陳斌和大飛站在碼頭上,望著遠處漸漸靠近的巨船,難掩內心的激動。

“雪龍號”,張可達的目光也落在那艘船上。

“這是咱們國家的極地科考船,那天培訓的時候我就在猜測咱們坐什麼船過去,結果沒想到真給趙康說對了。”張可達笑著給兩位即將同行的同伴科普起這艘船的資訊。

“雪龍號”全稱是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它是華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華國目前還沒有自主建造的科考破冰船,雪龍號是1993年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建造,屬於維他斯•白令級的破冰船。

它是華國目前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華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

張可達原本以為只要派條大些的輪船出行就可以了,或者和去米國時一樣,出動一艘軍艦。但是經過培訓以及趙康的知識普及之後,讓他對這次的北冰洋以及埃及之行有了新的認識。

特別是北冰洋的航線上,大多數船隻都怕撞冰,而北冰洋水文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常年不化的冰蓋,而且海面上還分佈著自東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僅有巴倫支海地區受北角暖流影響常年不封凍。

北冰洋的大部分島嶼上遍佈冰川和冰蓋,北冰洋沿岸地區則多為永凍土帶,永凍層厚的地方達到數百米。張可達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末日種子庫就位於這種永凍土帶的底下,當初建造它的時候,科學家們就是看中這種地形環境,所以才將建造的位置選在這裡。

“雪龍號”先後由國家海洋局投入巨資改造數次,2007年3月,它在淞滬市浦西碼頭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升級改造。經過改造,“雪龍號”的通訊導航裝置全部更新,摒棄了原有的指南針指引航向,採取鐳射路徑指引航行。改造後的“雪龍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寬頻全球區域網路”系統的科考船,此外,經過改造的“雪龍號”還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機艙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實現無人值班,船舶的主機、副機、鍋爐及相關輔助裝置全部可以在駕駛室內進行控制。

“這次出行政府是下了大本錢的,”張可達感慨道,“從船廠中調出‘雪龍號’不說,還專門為此行湊出了一支隊伍。這要是在挪威和埃及無功而返,我可就是罪人了。”

“有信心嗎?張哥?”大飛問道。

“政府對我的研究報告十分重視,因為自外星文字公開之後,有點實力的國家都在對它們進行研究,而且誰都想第一個知道這些文字所隱藏的奧秘。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暫時只能翻譯出其中所代表的時間和地點,但是就目前來說,已經足夠了。你問我有沒有信心,我當然有信心,因為我知道我對這些文字的研究是走在別人前面的,政府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和我一樣都開始爭分奪秒。國家機器一旦開始轉動起來,結果你也看到了,這麼大個傢伙都給整了出來。”

雪龍號”確實大,它全長167米,寬22.6米,吃水9米,滿載排水量2萬多噸。而且全船共七層,可乘載人員130人,載重量在萬噸之上。

船上有直升機機庫和停機坪,還配備了直升機以及黃河艇等載具。這艘船先後多次前往北極和南極科考,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7月從淞滬市出發,去往北極研究“冰塊加速變化機理”以及“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待回程之後,便一直停留在淞滬市的港口中。

政府這次拼湊出一隊人非常不易,正如張可達說的那樣,高層非常重視,因為災難的爆發讓所有剩下的國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大家或許“體質”不同,但是起點終於迴歸一致。

最先發現外星文明的秘密以及攻克病毒的國家無疑會成為今後的領頭羊,所以張可達破解出來的資訊雖然很少,但是它的份量卻足夠重。

“你們倆都跟老婆交代好了吧?”望著即將靠港的科考破冰船,張可達突然問道。

陳斌點了點頭,大飛則苦著個臉,“彩玲聽說我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很是擔心,我怎麼哄她都是眼淚汪汪的。”

“最後你咋勸好的?”張可達有些好奇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