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三十七章:太平府的大爆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三十七章:太平府的大爆發 (3 / 5)

當然,人分百種,各有區別,有人純粹是來痛罵的,也有人,是希望解除心中的疑惑。

面對這樣的人,馬愉則極耐心地講解:“蕪湖郡王,靠什麼受陛下寵幸呢?無非是從商而已。學生這樣做,就是要像天下人證明,我讀書人也可從商!用聖人的道理,照樣可以成為商業中的佼佼者。聖人之道,浩瀚如海,我等讀書人,如今從商不如人,做工不如人,唯有在書院在翰林之中,袖手清談比人強,這也是為何,許多人恥笑我等讀書人,百無一用了。”

馬愉滔滔不絕,繼續闡述道:“聖人的學問,豈止是做文章?我越讀四書五經,越覺得聖人的學問實是博大精深,因而,我便要爭這一口氣,不是告訴別人,讀書人有多了不起,而是要告訴別人,別人能做的事,我等讀書人,一樣也可以做,而且做的比別人更好。”

來的乃是一個江西至京城趕考的讀書人,他聽罷,若有所思,又頗受觸動。

馬愉是狀元,他從商了。可他這一科,卻是名落孫山,說來實在慚愧,因而他道:“可是聖人之學,難道可以言利嗎?”

“有何不可呢?”馬愉一臉坦然地道:“難道每日在書齋中一味讀書,便清貴了嗎?聖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許多讀書人,只在書齋裡自以為讀了四書五經,便滿腦子想著去治國平天下,卻不知,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的道理,這從商,又何嘗不是齊家之道?倘若連這樣的事都做不成,治國平天下,豈不成了空談?”

這人聽罷,又是若有所思,顯然和某些暴跳如雷,拂袖而去的不同,他沉吟片刻,便道:“受教。”

說的這兩字的時候,也顯得很真誠。

“劉兄是江西哪裡人?”

“乃浮樑縣人。”

馬愉想了想道:“浮樑縣,此處的陶瓷,倒是天下聞名。”

這人謙虛地道:“哪裡,哪裡。”

馬愉笑了笑道:“浮樑縣的瓷器,聽聞在江西價格並不貴。”

“是啊,若是運到了京城,價格至少能增一倍以上。”

馬愉道:“若是到了海外,則至少是五倍之利。”

這劉姓的讀書人一愣。

馬愉像是沒看到這人吃驚的表情一般,接著道:“何況,若是大規模的購置,成本的價錢還能更低,倘若在浮樑縣能有幾個窯口,源源不斷的將貨運至南京,再經此處出海,依我看……便是暴利。”

這劉姓讀書人微微低垂著頭,像是在思索起了什麼。

馬愉道:“不過……話雖如此,可真論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沿途需經多處的碼頭轉運,再加上官府的刁難,這一船的瓷器,要運至此處,成本可就不低了。最緊要的是,有太多不可確定的地方……”

劉姓讀書人沉吟著道:“此等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學生乃浮樑縣當地計程車紳人家,也算是有一些名望,倘若是修書給當地的縣令,亦或者是沿途的一些碼頭……其實都好打點,這樣的話,成本只怕要低上不少,至於窯口也好說,浮樑縣有官窯和民窯,官窯且不論,民窯最難的……是被宵小覬覦……學生想一想,這個其實也不必擔心……劉氏在當地,總還是有幾分薄面的。”

“最難的,倒是轉運,得需河道上的船,還需商引……不過商引的事,大可放心,學生有一同年,在江西運使司裡公幹……”

馬愉笑道:“若如此,那麼就是一本萬利了。船的事好辦,不只如此,這船從浮樑縣出發,運了瓷器來,等回程,我這兒還有從各處藩國運來的花椒、蔗糖以及其他的商貨,又可運回江西去發售,如此一來,這來回一趟,便掙了兩頭的銀子。”

這劉舉人聽罷,沉吟道:“馬兄的意思是……還需分銷花銷、蔗糖等西洋特產嗎?”

“自然。”

“這個我得想一想。”劉舉人道:“這個其實也不難,無非是在府城和縣城裡準備幾個門面和貨棧而已。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劉家在贛東一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門路,總不至被人滋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