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就該有一個文淵閣大學士來做壞人了,表示殿下不可。
而朱高熾自然順坡下驢,表示採納大學士的建議,此事非當務之急,嗯……再等等看,從長計議,徐徐圖之。
可大學士們,卻是死一般的寂靜。
誰也沒吭聲。
一度胡廣想開口,卻眼角的餘光陡然發現,楊榮給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胡廣猛地……好像一下子醐醍灌頂,陡然意識到了什麼,於是立即三緘其口。
前幾日,他胡廣還被士林抨擊呢。不少的大臣,尤其是御史居多,蹲在他家府邸門口,記錄他的一言一行,坊間不知多少人對他破口大罵。
一世清白,差一點毀於一旦。
而此時,胡廣也算是聰明瞭,他顯然意識到,這一份御史的奏疏背後,絕非是一人的想法,而可能是……許多人想要促成的結果。
他胡廣這個時候若是跳出來反對,只怕……大家就不是就事論事了,而是紛紛想的是,如何解決掉提出問題的人。
太祖高皇帝所創下的這個內閣體制,其本質就是以外製內,以下制上,將監督職權,放任給清流,給予品級低下的大臣,制衡身居高位之人的權柄。
這制衡之道,屬實是被太祖高皇帝給玩明白了。
而對於身居高位者而言,他要收拾幾個低階的官員,易如反掌。
可一旦觸犯了眾怒,那麼便會遭來群起攻之。
地位越高的人,越愛惜自己的羽毛,唯恐自己的名節遭受汙染,可恰恰,那些清流往往都是清議的代表,這些人一旦開始四處散播各種言論,亦或者針對你寫各種歪詩,編出各種的段子,亦或者,開始尋找你的錯處,蜂擁彈劾,就算你再清白,也洗不清了。
正因如此,所以大明歷史上,許多身居高位的大臣,哪怕是到了宰輔,絕大多數時候,也不得不順從‘民心’,沒辦法,誰也不想做一個官,做到遺臭萬年,連自己的兒孫都遭萬世恥笑的地步。
再者說了,真若開設了城門,對他胡廣,也不是沒有好處。原先分宅子,對胡廣而言,是雞肋。畢竟這宅子,距離京城有些距離,他胡家,現在也非尋常人家了,內城的宅子,難道買不起?
可現在增設了城門,就大大不同了,路途一下子縮短了一大半,而且入了城之後,直接就抵達宮城,居然入宮當值也便利了不少。
楊榮等人,顯然就是很快看出了這份奏疏背後的明堂,故而沒有輕易選擇質疑和反對,到了他們這個地步,倒不是真想要什麼好處,而是……這等細枝末節的問題,跑去站在百官的對立面,最後遭來無數人的攻訐和抨擊,實在不值當。
“怎麼,諸卿都無話可說?”
朱高熾皺眉,略有一些失望,左右四顧。
可大學士們依舊還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朱高熾只好嘆息道:“張卿,工程上,這樣可行嗎?”
張安世道:“可行的……”
朱高熾:“……”
張安世接著道:“開闢城門,確實是未來的趨勢,殿下也曉得,現在京城內外的人流和車馬實在太多了,許多的城門,現在都很擁堵,遲早……這城門是要開闢出來,以方便軍民百姓。現在……就當是從城西開始,先行試點。至於衛戍的問題,臣反而不甚擔心,如今和從前不同了,火器的威力強大,宮城足以自保……”
“好了,好了。”朱高熾點點頭:“既如此,那麼……就令應天府行事吧。”
張安世點點頭。